印度作為全球第三大電力生產國,其在可再生能源轉型方面肩負著重大責任。在2023-24財年,印度的總電力生產達到了1949 TWh,其中1734 TWh由公用事業生成。儘管其每人年電力消耗量約1395 kWh,相比其他國家依然偏低,但印度意識到投資可再生能源的必要性。根據政府的《2023-2027年國家電力計劃》,印度計劃到2029-30年,非化石燃料發電的比例將提升至44.7%。這一目標的實現依賴於哪些具體策略呢?
「印度的電力生產系統需要進行結構性改革,以便可持續發展。」
自1879年在加爾各答首次演示電燈以來,印度的電力歷史已經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隨著經濟增長及工業化進程的加快,電力需求快速增長,尤其是在農業、工業和城市生活中。這使得印度的國家電網在2024年達到了442 GW的裝機容量,其中43%的裝機來自可再生能源,這對於實現可持續的發展目標至關重要。
根據中央電力管理局的報告,預計到2031-32財年,印度的最大電力需求將達到363 GW,能源需求將達到2459億kWh。這一增長無疑將為電力生產帶來挑戰。隨著氣候變遷導致的極端天氣和雨水不足問題,水力發電的供應不穩,促使印度需要更加依賴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來彌補短缺。
印度政府在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方面,已有相繼出台的政策來鼓勵投資。特別是在《國家電力計劃》中,明確指出不再建設新的化石燃料電廠,這為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提供了良好契機。
「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是全球趨勢,也是我們的責任。」
隨著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進一步開發,印度在2021年已經實現了可再生能源產生的電力超過了化石燃料的增長。根據報告,2022-23年,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量達到22.47%,顯示出其在電力組合中日益上升的重要性。
其中,發展分散式電網和推廣家庭太陽能系統為關鍵策略。政府是否能有效落實這些政策,並鼓勵私營部門和地方政府參與,能夠關鍵性影響實現目標的成敗。
低品質的傳統燃料仍然是約136萬印度家庭日常生活的重要能源來源。若要減少空氣污染和提升生活品質,必須用更清潔的電力替代傳統燃料。這不僅能改善公共衛生,還能節約大量資源,減少對化石燃料的需求。
展望未來,印度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在滿足經濟增長和電力需求的同時,推進可持續的能源轉型。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目標要求使得各國必須減少碳排放,那麼印度又該如何找到實現能源轉型的新途徑呢?
隨著可再生能源技術的持續進步,印度的能源轉型步伐將在未來幾年內持續加快。但這需要政策的堅定支持、公共和私人資本的有效合作,才能在2030年之前實現44.7%的非化石燃料發電目標。或許我們應該思考,未來的能源政策如何能夠應對不斷變化的環境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