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牙齒發展過程中,有一個隱形的過程不斷在進行,這就是根部吸收。根部吸收是指牙齒根部的牙本質和牙骨質逐漸被牙吸收細胞(odontoclasts)所移除。這一過程在小孩的乳牙掉落中屬於正常生理現象,然而,在恆牙或有時是乳牙中發生的病理性根部吸收卻值得我們高度關注。
根部吸收並不是一個獨立的現象,而是隨著各種刺激而發生的反應。在正常的生理情況下,骨頭的吸收可以被視作身體的正常反應,但在永久牙或病理性條件下,根部吸收則是需要處理的負面現象。
根部由內部的牙髓組織和外部的牙骨質及牙周韌帶保護著,當這些保護層受到損害時,牙本質就會暴露在牙吸收細胞的活動下。
根部吸收最常見的原因包括牙髓壞死引起的炎症、牙齒受傷、牙周治療、矯正牙齒移動,以及牙齒美白等。有些情況下,錯位的牙齒、囊腫和腫瘤等也可能會導致根部的吸收。
根部吸收的病理生理學至今尚未完全理解,但是普遍認為,骨吸收細胞(osteoclasts)是導致根部表面吸收的關鍵。在生理性骨骼更新中,骨母細胞和間充質細胞會釋放出一種特殊蛋白質RANKL,這會影響巨噬細胞和單核細胞聚集成為骨吸收細胞。另一方面,骨吸收抑製因子(OPG)則是由骨吸收細胞和間充質細胞分泌的,這會抑制RANKL,從而減少骨吸收的發生。
研究表明,細菌的存在可能會在根部吸收的進程中扮演角色。細菌引發的牙髓或根尖炎可能導致白血球的趨化,進一步影響骨吸收細胞的行為。
此外,細胞激素的釋放、RANKL系統的激活以及牙吸收細胞的激活都會直接影響根部的吸收。如果這些刺激是暫時的,根部吸收將會停止並隨之癒合;然而,持續的刺激可能導致根部的滅失,甚至完全的根部吸收。
根部吸收的病變通常可分為內部及外部,並根據其病因進一步劃分。
內部根部吸收主要是源自於根管內部的牙本質及管狀牙本質的喪失,這通常在根管的中部或尖端發生。當伴隨著慢性牙髓炎時,可能會在X光片上呈現均勻密度且邊界清晰的放射性透明區域,如果在根部穿孔之前被及時發現,通過根管治療可以有較高的成功率。
外部根部吸收是對牙齒外表結構的影響,並且根據其病因進一步分類。
這通常是由於根部受到外力損傷或牙周韌帶的受損所引起。這類吸收發生在牙齒受到創損後,外部根部暴露會導致炎症過程的發生。
這種吸收通常是局限於根面或牙周的輕微損傷,經過去除刺激後會自我限制並停止,隨後會癒合。
這是一種局部影響下的根部吸收,多發生於牙齒的頸部部位,並且很少涉及牙髓。
當根表面被骨替代時,這稱為根部吸收替換,惡化程度取決於牙周韌帶的損傷程度。
在牙科治療過程中,牙齒的根部吸收有時會在牙齒矯正過程中發生,特別是當施加持久且強大的力量時,根部吸收的可能性隨之增加。目前對於外部根部吸收的治療缺乏統一的解決方案,因為這些情況各自的情形差異巨大,治療方案需要根據具體病症做個體化調整。
面對這一隱性但危害重大的口腔健康問題,您知道如何保護自己的牙齒免受根部吸收的威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