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根吸收是牙齒健康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這一過程涉及牙齒牙本質和水泥質的逐漸喪失。雖然在乳牙脫落的過程中,根部吸收是正常的生理過程,但持續存在的病理性吸收卻可能對堅固的恆牙造成傷害。本文將揭秘牙根吸收的原因、病理生理學以及臨床考量,幫助您理解為什麼有時牙齒會顯得越來越脆弱。
根部吸收可以是生理或病理性的。雖然骨吸收在身體中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但在恆牙和某些情況下的乳牙中,根部吸收則可能是病理性的。根部內部由預牙本質保護,而外部則被水泥質和牙周韌帶所包覆。
慢性刺激會損害這些保護層,暴露出底部的牙本質,進而引發骨吸收細胞(破骨細胞)的活動。
最常見的根部吸收原因包括由牙髓壞死、外傷、牙周治療、牙齒矯正以及牙齒美白所導致的炎症。其他不常見的原因還包括錯位或異位牙齒的壓力、囊腫和腫瘤等。
關於牙根吸收的病理生理學尚未完全了解。有學者認為,破骨細胞是負責根表面吸收的細胞。破骨細胞能夠分解骨骼、軟骨及牙本質。在生理過程中,破骨細胞的功能受核因子kappa-B配體(RANKL)的調節。
當牙根受到過度刺激時,細胞因子的產生會導致破骨細胞的活化,結果是根部的吸收。
如果這種損傷只是暫時性的,則吸收進程會停止,並且會出現癒合情況,這稱為暫時性炎性吸收。然而,如果刺激持續存在,則根部的吸收將持續,直至牙齒的結構受到不可逆轉的損傷導致完全吸收。
牙根吸收的病變可分為內部和外部,並依原因進一步細分。
內部吸收是指自牙根管的中段和根尖第三部分內部損失牙本質。通常在放射檢查中可以看到均勻密度的放射透亮區域,邊緣清晰。
外部吸收是指從牙齒外部表面損失牙齒結構,進一步細分如下:
由於外傷引起的牙周韌帶損傷,或是因為乾燥造成的牙根表面損失。
這是一個短暫且自限性的吸收過程,去除外部刺激後,吸收過程會停止並且會癒合。
這是一種局部損失,通常不影響牙髓,因素不明,但有些情況下與外傷或牙齒美白有關。
這種吸收由骨組織替換牙根表面,可能導致根部完全吸收。
在進行牙齒矯正時,可能會發生矯正性外部牙根吸收(OIERR)。長期施加重壓力可能使吸收的頻率和嚴重性增加。儘管以往的根部外傷和不尋常的根部形狀並不會促進OIERR,但在進行牙齒矯正過程中確實需要定期拍攝X光以監測牙根的狀況。
目前,對於外部牙根吸收的治療仍無單一最佳管理方案,需根據每個特定病例作出臨床判斷。
隨著研究的發展,我們愈發了解影響牙根健康的諸多因素及其復雜性。既然如此,您是否開始重視牙齒健康,並思考如何更好地保護牙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