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健康對人類生存至關重要,因為它不僅參與代謝和解毒,還負責合成血液中大部分凝血因子。然而,急性肝功能衰竭(ALF)出現時,肝臟的功能迅速下降,可能會造成嚴重的併發症,如腦病變和凝血異常。這篇文章旨在揭示肝臟健康的重要性以及急性肝功能衰竭對人體的影響。
急性肝功能衰竭是指在肝臟損傷後迅速出現的肝細胞功能障礙,特徵包括凝血異常和意識改變。根據1993年的分類,急性肝功能衰竭可分為超急性(7天內)、急性(8-28天)和亞急性(4-12周)。
急性肝功能衰竭最明顯的特徵包括迅速發展的黃疸、無力以及最終的意識變化。
隨著肝功能的急劇下降,患者可能會出現肝性腦病,這種情況下的腦部腫脹、昏迷甚至死亡的風險加大。
肝性腦病是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一個重要併發症,它可導致腦水腫、昏迷和大腦疝出。早期檢測腦病變對於診斷ALF至關重要,因為腦病變的程度直接影響患者的預後。
肝臟在凝血因子的合成中扮演著核心角色,肝細胞壞死導致凝血因子合成受損。
ALF患者常常面臨凝血異常的問題,這使得傷口癒合困難且出血風險增加,特別是腦內出血。
在超過50%的ALF患者中,腎功能衰竭很常見,這可能是由於肝臟功能喪失所導致的。在感染方面,ALF患者的免疫防禦能力下降,增加了敗血症的風險,尤其是細菌和真菌感染的可能性。
ALF患者常常出現代謝紊亂,例如血鈉減少和低血糖,這可能導致進一步的危機。此外,心血管功能的受損使得患者的預後更加惡化,需採取適當的治療以管理襲來的問題。
由於ALF患者的病情急劇惡化,通常需要在重症監護病房進行管理。對於非移植中心的患者,早期與移植機構聯絡至關重要,因為可能需要快速轉移。
早期使用解毒劑或特定治療可以防止肝臟移植的必要性,並降低不良結果的可能性。
對於腦病變患者,應妥善管理其電解質平衡,並考慮呼吸道保護的需要。對於合併出血的患者,應仔細處理凝血異常問題,必要時進行維生素K的補充。
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歷史死亡率高達80%,但隨著肝臟移植技術的進步,近期的生存率已大幅提高。不過,仍然有很多因素將影響患者的預後,包括病因、合併症的存在及能否獲得適時的移植。對於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及時的診斷和處理至關重要。
在這場與生命競賽中,您認為加強對肝臟健康的重視能否有效減少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發生率和併發症的風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