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談論頸部傷害時,「頸椎脫位」這一術語常常被誤解,甚至與其他傷害混淆。這種情況通常是因為醫學知識的缺乏或是對症狀的誤判。特別是在創傷事故後,頸椎脫位的危險性往往難以被察覺,而它的後果可能是致命的。
「頸椎脫位」是指脊椎與顱骨基部的韌帶分離,這種傷害雖有存活機會,但70%的案例會立即致死。
頸椎脫位的傷害通常是由於頸部受到強烈的外力所致,尤其是在高速度的汽車事故中。在這種情況下,後腦勺與第一頸椎之間的穩定韌帶會遭到破壞,造成脊椎從顱骨底部脫位。這種情況在兒童身上發生的可能性更大,因為他們的頭部相對於身體來說較大。
「常見的傷害機制是突然且劇烈的減速,導致頸部出現像鞭打般的損傷。」
診斷頸椎脫位通常基於病歷和臨床檢查,但確診則需透過影像檢查來進行。電腦斷層掃描(CT)因其迅速而經常被用於急診環境,而磁共振成像(MRI)則可用於疑難病例的進一步評估。醫生會檢查多個關鍵距離,如齒突與周圍結構之間的距離,以此來確認是否存在脊椎損傷。
「正常的齒突與基底間距(BDI)應小於9毫米,而齒突與寰椎間距(ADI)則應小於3毫米。」
頸椎脫位的治療主要包括對脊椎進行固定,通常會使用顱底與頸椎的融合手術。在某些情況下,如果有可逆性癱瘓的可能,則會進行手術干預。但隨著手術的進行,患者的頭部將無法在水平面內進行旋轉。
「手術後若形成腦積水,可能會在手術中進行引流。」
頸椎脫位的預後通常不佳,70%的案例會立即致死,且有15%的患者在急救後也會死亡。存活者中,若有神經功能障礙,存活的可能性更小。大多數死亡是由於脊髓及下腦幹的機械性損傷所致,這些損傷可以是局部挫傷,也可以是散發性軸突損傷或完全橫斷。
「初存活的患者可能會出現嚴重且多變的神經功能缺失,包括四肢癱瘓與多重腦神經缺失。」
在流行文化中,「頸椎脫位」也引起了相當的關注。作家麥可·康納利於2020年的驚悚小說《公平警告》中,將這一傷害作為故事的一部分,主角調查一名連環殺手的案件。此外,在電視劇《良醫》中也有患者因為車禍而需要手術解決此問題。
雖然在某些情況下頸椎脫位的存活機會存在,但對於受害者來說,這種傷害的潛在風險一直伴隨著他們的生命,究竟醫學界能否更有效地識別和治療這一傷害以挽救更多生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