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爾加里托·鮑蒂斯塔(Margarito Bautista)是一位引人注目的墨西哥宗教領袖,他的生命與信仰之路挑戰了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LDS教會)的官方教義和結構。鮑蒂斯塔通過他的講道和著作,將《摩爾門經》的教義與墨西哥民族主義相融合,主張墨西哥人擁有引領教會和未來世界的天賦權利。這一獨特的信仰觀念在當時的 LDS 教會中引發了相當大的爭議。
瑪爾加里托·鮑蒂斯塔於1878年出生於墨西哥州的聖米格爾·德·阿特拉烏特拉。成長於一個雙語家庭的他,自小受到母親精神信仰的影響,並對上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然而,他對於天主教和循道宗的教義並不滿意,這使得他的人生道路開始尋求更深刻的宗教滿足。
1901年,鮑蒂斯塔遇見了LDS教會的傳教士阿門·坦尼(Ammon Tenney),這次會面深深影響了他。儘管他父親反對並將他逐出家門,鮑蒂斯塔仍在幾個月後接受了洗禮,並開始以傳教士的身份致力於LDS教會的宣教工作。他的熱情和才能使他在教會內部受到重視,並獲得了多次的神職任命。
鮑蒂斯塔主張墨西哥人擁有引領教會的天賦權利,這一觀點在LDS教會的Anglo-American領導層中受到極大質疑。
隨著鮑蒂斯塔的教義越來越具爭議性,LDS教會逐漸將他邊緣化。面對教會的排斥,他於1930至1935年期間寫下了一部名為《墨西哥的演變》(La evolución de Mexico)的書籍,該書探討了墨西哥人的起源和命運。鮑蒂斯塔的這部作品吸引了大量墨西哥LDS信徒的關注,但同時也挑戰了教會的官方立場。
1936年,在LDS教會未能滿足墨西哥信徒對西裔領導的要求後,鮑蒂斯塔與其他信徒一起組織了名為第三會議的集會,強調需要由原住民主導的教會領導體系。雖然鮑蒂斯塔最初使命在墨西哥,但最終因教會的抵制而被逐出教會,這使得他成為一個獨立運動的領導者。這一時期,鮑蒂斯塔開始倡導早期摩爾門教的實踐,包括聯合秩序和複數婚姻。
在鮑蒂斯塔的影響下,許多墨西哥信徒對教會的民族認同感產生共鳴,這引發了對領導權的強烈要求。
鮑蒂斯塔在1947年創建了工業社區(Colonia Industrial de la Nueva Jerusalén),這是一個基於他的信仰與價值觀的新社區。社區內實行共同財產制度和複數婚姻,這些做法在當地造成了一定的爭議,但最終社區仍持續存在並發展。鮑蒂斯塔在1961年去世後,他的教導依然延續至今。
鮑蒂斯塔的信仰塑造了許多墨西哥LDS信徒對於自身身份和未來的看法,甚至在他去世後仍對宗教社群產生持久的影響。
瑪爾加里托·鮑蒂斯塔的一生是對宗教教義與民族認同之間界限的挑戰。在這個過程中,他不僅僅是重塑了自己的信仰,也激發了許多墨西哥人對於自己宗教身份的重新思考。鮑蒂斯塔的故事讓我們思考:在一個傳統教會的框架內,有多大的空間允許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持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