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肝炎傳播途徑:你知道有哪些常見的感染方式嗎?

肝炎是一種由肝炎病毒(HBV)引起的傳染病,主要影響肝臟。HBV屬於病毒性肝炎的一種,可能導致急性或慢性的感染。雖然許多感染者在初次感染時無明顯症狀,但有些人會在30至180天後出現如噁心、嘔吐、黃疸、疲倦、深色尿液及腹部不適等症狀。急性肝炎的症狀通常持續數週,最長可達六個月,但因急性肝炎引起的死亡較為罕見。

據研究顯示,大約90%在出生或出生不久後感染HBV的人會發展為慢性肝炎,而在五歲以後感染的比例則不到10%。

慢性肝炎的風險尤其對於年輕時感染的人來說更高。大約25%的慢性患者最終會發展出肝硬化或肝癌。HBV的傳播主要由接觸感染性血液或體液引起。在流行地區,通常在出生時或孩提時透過與他人血液接觸感染,而在疫情較少的地區,使用靜脈注射藥物和性行為是主要的傳染途徑。

肝炎的傳播途徑

肝炎B病毒的傳播方式多樣,常見的包括母嬰垂直傳播、性接觸、共用受污染的針頭和血液輸血。某些風險因素如醫療工作者、接受血液透析或與感染者同住,也會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儘管在1980年代時,刺青和針灸造成的感染案例數量曾大幅增加,但隨著消毒技術的改善,這種情況已不再普遍。

值得注意的是,肝炎B病毒無法透過握手、共享餐具、親吻、擁抱、咳嗽、打噴嚏或母乳餵養等方式傳播。肝炎的診斷通常需在接觸後30至60天進行血液檢測,檢查病毒的成分和抗體。

症狀識別

急性肝炎B病毒感染的症狀可能包括一般性不適、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身體疼痛、輕微發燒及黑尿,隨後可能進一步導致黃疸。大多數患者的症狀會在幾周內逐漸改善,某些人則可能發展為嚴重的肝臟疾病,影響其生活品質。

慢性感染者可能不會感到任何症狀,然而,這類感染會在幾年後出現肝臟慢性炎症,增加肝硬化及肝癌的風險。

感染的預防及控制

自1982年起,肝炎B疫苗上市,並被廣泛用於預防感染。最新的統計顯示,肝炎B疫苗的有效率在98%到100%之間。在出生後24小時內接種疫苗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強烈建議,並且目前已有190個國家提供新生兒接種疫苗計劃。

為了進一步降低感染的風險,WHO建議對所有捐贈血液在使用前進行肝炎B檢測。對於有感染風險的孕婦,抗病毒預防措施以減少母嬰縱向傳播也是必要的。此外,遵循安全性行為,包括使用安全套,也是減少感染風險的重要方法。

全球的肝炎疫情現狀

截至2019年,全球大約有2.96億人患有慢性肝炎B,相當於全球人口的3.8%。隨著WHO在2016年設定的目標,期望到2030年消除肝炎這一全球公共健康威脅,發展治療慢性肝炎B的藥物,及使用疫苗來防止新感染的關鍵性也愈加明顯。大約820,000人每年因為HBV導致的肝硬化或肝癌死亡,特別是在非洲與西太平洋地區及某些高風險群體中,需要特別關注。

雖然肝炎B是最常見的肝炎病毒之一,但許多人對其傳播途徑仍然了解不足,這是否引發了我們對於公共健康安全的關注?

Trending Knowledge

乙型肝炎疫苗的奇蹟:為什麼這種疫苗能夠預防肝癌?
乙型肝炎是一種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傳染性疾病,主要影響肝臟。這種病毒能引起急性和慢性感染,許多人在初次感染時可能沒出現明顯的症狀。根據健康專家的報告,乙型肝炎疫苗自1982年問世以來,不僅有效預防了乙型肝炎的傳播,更在根本上阻止了因肝炎導致的肝癌病例的增加,這一疫苗的奇蹟,不容忽視。 <blockquote>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截至2022年,乙型肝炎疫苗對於預
肝臟的隱形敵人:你知道乙型肝炎病毒是如何潛伏的嗎?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種影響肝臟的傳染病,屬於病毒性肝炎的一種類別。該病可導致急性與慢性感染,並且許多在最初感染時並不會出現明顯的症狀。在症狀出現的情況下,這些癥狀通常會在感染後的30至180天內逐漸浮現,並可能包括噁心、嘔吐、皮膚發黃、疲勞、尿呈深黃色以及腹痛等。對於部分人來說,這些症狀可能持續數週,而在某些案例中,則可能持續六個月之久。 <blockquote>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