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對可再生能源需求的不斷增加,傳統的水電解技術在效能和成本上的挑戰使其面臨困境。然而,最近出現的陰離子交換膜(AEM)電解技術,似乎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希望。這一技術不僅可以有效地分解水以產生氫氣,還可降低成本,並減少對稀有貴金屬催化劑的依賴,展現了其在未來能源轉型中的巨大潛力。
AEM電解技術提供了一個結合傳統鹼性水電解和質子交換膜電解的優勢平台。
AEM電解的主要優勢在於它可以使用低成本的過渡金屬催化劑,取代昂貴的貴金屬催化劑,例如鉑和鉍。這意味著在不妥協性能的情況下,我們能夠降低整體的生產成本。
與傳統的PEM電解相比,使用AEM電解的系統在環境影響、成本等各方面都有顯著改善。
目前的研究顯示,AEM電解器的氫氣跨越率可以維持在0.4%
以下,相較於其他技術,其效率表現更為出色。AEM電解器可運作於純水或稍微鹼性的溶液中,這不僅降低了漏液的風險,也提高了膜的導電性,增強了催化劑的利用率。
雖然AEM電解技術展現出各種優勢,但它仍然面臨一些挑戰,尤其是膜的耐久性問題。當前的研究表明,雖然AEM電解器的壽命已經達到了多個千小時,但仍遠低於PEM電解器的壽命。因此,如何提高AEM的耐久性和 ionic導電性成為未來研究的重點。
在短期內,耐久性低仍然是 AEM 在商業化過程中需克服的一大障礙。
AEM電解反應過程中,氧演化反應(OER)和氫演化反應(HER)是關鍵的化學反應。OER需要耗費四個電子來產生一個分子的氧氣,過程中多個OH-陰離子被消耗。這增加了反應的能量障礙,進而影響整體性能。相比之下,氫演化反應在鹼性環境中的動力學反應則相對較慢,這需要額外的能量來打破釋放氫氣的中間體。
膜電極組裝(MEA)的結構是AEM電解系統的關鍵。由陽極和陰極催化劑層及中間膜層組成,催化劑層的製備通常涉及將催化劑粉末和離子聚合物混合,以製造可施加在膜或基材上的薄膜。使用適當的基材確保了電導性與穩定性,這對於提升整體效能至關重要。
AEM電解技術的出現可能會改變我們對於氫能的看法,因其潛在的成本效益和環境友好性使其在市場中具備競爭力。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期待AEM電解器在耐久性和功率上的進一步提升。
未來的能源轉型會有更多創新的電解技術出現,而AEM技術正是其中的一個明亮生力軍。
究竟AEM電解技術能否成為推動氫能經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