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兩位科學家Michael S. Brown與Joseph L. Goldstein因其在低密度脂蛋白受體(LDL-R)研究方面的傑出貢獻,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們的研究不僅解開了膽固醇代謝的奧秘,也開創了心血管疾病研究的新紀元。這一突破對於後續的膽固醇相關疾病的預防及治療策略提供了重要的基礎。
“這項研究讓我們理解了LDL-R在膽固醇代謝中的核心作用,並揭示了其與動脈硬化的密切關聯。”
低密度脂蛋白受體(LDL-R)是一種由839個氨基酸組成的馬賽克蛋白,主要負責介導膽固醇豐富的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內吞作用。它位於細胞表面,能夠辨識嵌入在脂蛋白外層磷脂中的載脂蛋白B100(ApoB100)及載脂蛋白E(ApoE)。LDL-R基因位於人類第19號染色體,並且在支氣管上皮細胞及腎上腺皮質有著高表達。Brown與Goldstein的發現不僅揭示了LDL-R的功能,也為治療家庭性高膽固醇血症奠定了重要基礎。
研究顯示,若LDL-R遭到破壞,將會導致血液中LDL膽固醇的升高,增加相關疾病的風險。帶有突變的個體,其LDL膽固醇水準可高達279 mg/dL,這比正常人群的135 mg/dL高出許多。而這類突變在早發性心肌梗塞或冠心病患者中更為常見,其發生率是無病者的13倍。
LDL-R基因包含18個外顯子,這些外顯子負責編碼受體的不同區域,其中包括識別脂蛋白的配體結合區域及膜跨越區域。更重要的是,該基因能透過可變剪接產生六種不同的亞型。這個過程能讓細胞根據需要調整其表面受體的數量,從而控制膽固醇的內吞。
“通過理解LDL-R的結構與功能,我們能更深入地探討心血管疾病的潛在治療方案。”
LDL-R蛋白的結構具有多個功能性不同的區域,包括EGF樣區域及LDL-R類A和B的重複序列。這些結構均對於受體的功能至關重要,尤其是在與配體結合以及內吞過程中。當LDL-R受體與其配體結合後,它們會被內吞進入細胞,並在內體中因酸性環境的變化而實現解離,隨後受體會再循環到細胞表面繼續執行功能。
LDL-R的變異可導致一些遺傳性疾病,這些疾病通常與膽固醇代謝異常有關。研究人員發現,LDLR基因的5類主要突變會造成LDL-R功能損失,這直接導致了家庭性高膽固醇血症的發展。這意味著若能深入理解這些突變的機制,便能更好地制定針對性治療策略。
“科技的進步讓我們能夠更深入探究基因突變與疾病之間的複雜關係。”
除了遺傳性疾病外,LDL-R的表達與環境因素、如飲食及運動等,亦有顯著關聯。許多研究表明,低密度脂蛋白在動脈硬化中的作用至關重要,因此,確切了解LDL-R的功能將有助於制定有效的飲食及生活方式改變策略,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近年來,在LDL-R的研究中,基因治療的可能性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通過修正LDLR基因中的突變,科學家希望能削減LDL水平,對於那些對傳統療法無反應的患者,這可能帶來革命性的改變。這一研究的成功,將是改善膽固醇相關疾病的重要里程碑。
隨著對LDL-R的深入了解,研究者們也日益意識到它與其他疾病之間的關聯。例如,HCV及其他類似病毒的入侵可能會透過LDL-R進行,進一步暗示了其在戰鬥病毒感染中的角色。因此,LDL-R的功能不僅限於膽固醇代謝,也可能擴展到其他重要的生物學過程中。
1985年的諾貝爾獎引發的LDL-R研究,不僅推動了膽固醇代謝的理解,也為心血管疾病的治療開辟了新的道路。這項科學突破使我們開始重新思考膽固醇的角色及其在人體健康中的影響,未來我們又將如何進一步探索膽固醇代謝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