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是一種遺傳性疾病,其特徵是膽固醇水平異常升高,從而增加心臟病的風險。這種情況的根源在於低密度脂蛋白受體(LDL-R)的功能和基因突變的影響。LDL-R是一種負責清除血液中膽固醇的細胞表面受體,當其功能失調時,將導致高膽固醇水平的積累,最終引發心血管疾病。
根據研究,擁有LDL-R基因突變的人,其平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為279 mg/dL,而無突變的人則為135 mg/dL。
LDL-R是一種由839個氨基酸組成的馬賽克蛋白,在人體中主要負責識別和內吞富含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LDL)。這種受體與載脂蛋白B100(ApoB100)結合,並在膽固醇代謝中扮演關鍵角色。當LDL-R發生突變時,會導致其功能喪失,進一步增加心臟病的風險。
LDL-R的基因位於第19號染色體,包括18個外顯子。這些外顯子負責合成LDL-R的不同區域,其功能區域包括配體結合區、表皮生長因子(EGF)結構區等。LDL-R的結構使其能夠有效地與膽固醇結合,並將其內吞至細胞內部。
LDL受體的合成功能受到細胞內游離膽固醇水平的調控,當膽固醇過剩時,受體基因的轉錄將受到抑制。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主要原因是LDL-R基因的功能性突變,這些突變分為五類。不同種類的突變會影響受體的合成、運輸、結合、內吞甚至回收。因此,瞭解這些突變的機制對於預防和治療相關心臟病至關重要。研究表明,早發心肌梗塞或冠心病的患者中,具有這些突變的比例顯著高於無此疾病者。
LDL在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中扮演關鍵角色。因此,檢測LDL-R的突變和膽固醇水平特別重要。近年來的研究表明,LDL-R的多位點基因風險得分可以用來識別心臟病的高危人群,並且可能對住院患者在接受他汀類療法時的效果具有預測性。
一項基於27個基因位點的風險評估研究顯示,LDL-R基因突變的攜帶者血清膽固醇水平顯著高於非攜帶者,並且這些患者對於他汀療法的反應也更為明顯。
隨著對LDL-R及其突變的深入研究,醫學界能夠更好地瞭解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病因,並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然而,這一系列的研究也引發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們該如何有效地篩查和管理潛在的高風險患者,以減少心臟病的發生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