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義的心:好人為何在政治和宗教上分歧》一書中,作家喬納森·海特探討了人類道德如何與政治和宗教相互影響。這本書於2012年出版,以社會心理學的視角解析人類的信仰與行為。海特提出的主要論點在於,人們的信仰往往源於直覺,理性思考則大多用來為直覺結果辯護。
海特認為,對於道德的不同觀點,人們往往太快地貶低其他意見,而不給予這些觀點充分的考量。
在書的首部分,海特運用社會直覺主義的研究方式,證明了人們的信念大部分是來自於他們的直覺,而理性思考則經常在其後進行辯護。他提及了大衛·休謨和E.O. 威爾森等人的觀點,強調在道德認知中,理性的地位並不如一般人認為的那麼重要。
接著,海特進入了道德基礎理論的探討。他指出人類的道德觀是由多個基礎所組成,而不僅僅是基於傷害與公平的考量。海特列举了六種道德的方面:關懷/傷害、公平/欺騙、忠誠/背叛、權威/顛覆、神聖/貶低、自由/壓迫。這六個道德方面,就如同人類的味蕾可以感知不同的味道,幫助我們在判斷時考量更多層面。
道德不僅僅是關乎傷害和公平,而是至少有所六種層面,甚至可能更多。
海特的研究進一步揭示,特別是在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在道德考量上有所不同,這導致了更加惡劣的政治策略和決策。他本人雖然一生都是自由派,但在書中坦承他對其他觀點變得更加開放。
在書的第三区,海特描述了一個假設的「蜂巢開關」,它將一個自私的人類「猩猩」轉變成一個「群居的」人類「蜜蜂」。他指出,文化和組織有許多技巧使人們認同自身的群體,如合奏、舞蹈,以及集體的歌唱等。
海特形容人類的社會性本質是集合的、群體主義的,而這是我們的多樣性所帶來的優勢。
這本書引起了學術界和媒體的廣泛關注。許多評論認為《正義的心》為人類自我理解貢獻了重要的見解。在2012年它曾登上《紐約時報》非小說類暢銷書榜的第六位。雖然受到讚揚,但也有學者和記者對書中觀點提出了質疑。有評論指責海特支持社會達爾文主義,並抨擊其對現狀的理解。
對於道德的探討不僅僅限於書本,還包括更多的行為與觀點。但最根本的問題是:在多元的信仰和觀點中,你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道德立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