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緊鄰美國緬因州的貝爾格雷德湖區,有一位名叫基督福·托馬斯·奈特的隱士,他在1986年至2013年之間的27年時間裡,過著完全與世隔絕的生活。這位被稱為「北池隱士」的人,選擇住在一個簡陋的營地,生活的方式不僅獨特,而且也帶着一些爭議:他以盜竊為手段,從周圍的度假小屋和農場中獲取生存所需的物資。
在他的秘密生活中,他估計進行了大約1000起盜竊,每年約40起。
對於奈特來說,這種偷竊並非出於貪婪,而是生存的必要。冬季的寒冷使得在森林中生活變得更加艱辛,奈特必須依賴他偷來的物資來度過無數個冷冽的夜晚。此外,他還需要千方百計地避免被人發現,這使得他的生活充滿了緊張和不安。
基督福·奈特出生於1965年,成長在緬因州。完成了電子學的課程後,他在一家安防公司工作,但在1986年突然決定結束這段工作生涯,並進入大自然中尋找真正的自由。他在一條小路上駐足,便再也沒有回頭。在他看來,與家庭和社會的連結并不值得留戀,儘管他的父母從未報告他失踪。
「我有好父母。」奈特在一次訪談中提到。「我們不會情感泛濫,平静是被期待的。」
在最開始的幾年中,奈特不斷變換自己的營地位置,以避免被人發現。最終,他選擇了一個隱秘的地點,靠近北池,建立了一個簡單的營地。儘管生活艱難,他卻能夠在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來。他學會了如何在寒冷的夜晚生火,並利用必要的用品讓自己保持相對的乾燥與溫暖。
儘管在外界的眼中,這似乎是一種與世無爭的生活,奈特的孤獨卻是深刻的。據他所說,在27年間只有一次與他人有過微不足道的交流。他在森林裡獨自面對寒冷、黑暗和空曠,心理的壓力是無法言喻的。直到2012年,他破門而入,違反了自己的掩藏法則,這成為了他整個隱居生活的轉折點。
在充裕的孤獨中,奈特發現「孤獨提升了某種價值 ... 我的感知。」
他對自己的身份逐漸失去了認知,深感孤獨之苦。隨著時光的推移,對他來說,隱藏的暗角變得越來越狹窄,直到他在某個遙遠的晨曦中,意外被一名漁民發現,意味著他的隱居生活即將結束。
2013年4月,奈特在試圖盜竊一家營地時終於被逮捕,這一事件讓他成為媒體焦點。他被判處七個月的監禁,並在服刑期間進行了快速的自我反思與改變。隨著他出獄,與當地法官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似乎打破了他過去的陰霾,重拾新的生活。
在被捕後,奈特的生活受到了狀況的改變,他進入了改善心理健康與社會交往的程序,一步步重回正常生活。儘管,他曾經用盜竊來維持生存,但他也坦承這種生活方式是錯誤的。這種反思讓他在後期的生活中謹言慎行。
「盜竊是錯的。」奈特在一次訪談中這樣告誡自己,讓人們開始重新思考生活的本質。
如今的奈特嘗試著過上低調的生活,對於過去,他不再隱藏,也不再懼怕。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的故事背後反映著人類在極端的情況下所面對的恐懼、孤獨與抉擇。每個人生活中可能都有類似的孤獨與掙扎,奈特的選擇卻讓這些情感以極端的方式展現出來。我們該如何看待自己的孤獨和生存的價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