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流社會繁忙的生活之外,克里斯多福·托馬斯·奈特(Christopher Thomas Knight),被稱為「北池隱士」(North Pond Hermit),在緬因州的一片荒野中以一種極端孤獨的方式生活了27年。奈特所選擇的生活方式,令他在社會上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直到在2013年他因盜竊被捕的那一刻,一切才豁然見曙光。
「我所有的父母都很好,但我們並不是那種情感上剖析彼此的人。」
克里斯多福生於1965年,於1986年開始了他未來27年的孤獨生活。在這段時間內,他幾乎與人類完全隔絕,僅有的兩次與人類的接觸都非常短暫。奈特最初對社會的逃避,是在他工作後,因不滿生活的壓力而驟然決定進入森林,留下現實生活的一切不快。
在這27年裡,奈特的所作所為引發了當地居民的恐慌。他靠著從附近小屋中盜竊生存,總泥量約一千起。在極寒的冬季,他不但得想辦法保暖,還必須謹慎避免被人發現。奈特的生活方式一次又一次地挑戰了社會的道德標準,也讓他成為當地新聞的焦點。
「只有我們之間有默契,只要我不曝光自己,對我而言,這就是自由。」
奈特的生活並沒有徹底隔絕人與人之間的聯繫。經過多年,他在1990年代的某一天與一位健行者短暫地打過招呼,然而,這段極為微弱的接觸似乎無法改變他的孤獨。此外,在2012年夏季時,他意外闖入一間小屋,屋內的男子驚訝地喊出「滾出去!」奈特隨即做了逃跑的反應,顯示出他對人類社會的深切恐懼。
然而,在他被捕的那一天,他被捕獲的命運卻是猶如時光劃破的瞬間。警方在2013年4月4日於緬因州的Pine Tree Camp抓獲了他,這一切於是進入了法院,奈特終於面對了法律的懲罰。經過審理,他被判使入獄七個月,並支付2,000元的賠償金。法官相信,他不會再犯。奈特對自己的盜竊行為表示深深的倫理不快,承認竊盜是錯誤的。
「孤獨讓我變得更敏銳,增加了我對生活的感知,但同時我也迷失了自己。」
在獄中的日子裡,奈特接受了記者邁克爾·芬凱爾(Michael Finkel)的訪談,這段對話成為日後一系列文章及書籍的基礎。芬凱爾的了解讓奈特的故事得到更廣泛的曝光,他剖析了奈特的生活,解構了這位現代隱士的心靈世界。
出獄後,奈特逐漸回到了正常的生活中。他回到社會,與親友建立起新的聯繫,並開始了一份與其兄弟共同經營的工作。透過這段重建的過程,奈特開始探索自己過去的選擇如何影響了自己的心智世界,甚至引發了一些對於自由的重新思考。
在如今的生活中,奈特保持著低調,並努力過上平靜而充實的日子,然而他曾經的故事依然在社會上引起層次分明的分歧看法。他的選擇究竟是出於對人類社會的逃避,還是對於個人自由的無限追求?他所經歷的一切究竟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