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臟的悸動中,有一個關鍵且鮮為人知的部分—就是QRS波。這三個波形的組合通常是心電圖(ECG或EKG)中最顯眼的部分,負責顯示心室的去極化和心臟的正常收縮。QRS波的持續時間和形狀能夠揭示心臟的健康狀態和潛在的疾病風險。
QRS波代表的是心臟電信號的快速傳遞和心肌纖維的收縮。
QRS波的形成與心室的去極化密切相關。當電信號通過希斯束和浦肯野纖維迅速傳遞時,心室幾乎同時去極化。正常成年人的QRS波持續時間介於80至110毫秒,而對於兒童來說,這一時間可能會更短。若持續時間超過此範圍,則被認為是寬QRS波的徵兆。
QRS波的任何異常都可能反映出心臟的傳導問題。舉例來說,在束支傳導阻滯情況下,可以見到QRS波中的第二次上升波,這被稱為R′(R prime)。這樣的變化能夠指示過去的心肌梗死或心房肥大等問題。
對於確診心臟病,QRS波的形狀、持續時間和幅度提供了至關重要的線索。
正常的Q波通常代表心室間隔的去極化,而病理性Q波則顯示出心肌受到損傷的跡象,這通常與過去的心肌梗死有關。病理性Q波的特徵是其幅度超過後續R波的25%或寬度超過0.04秒。
在不同的前胸引導中,R波的進展通常從V1的rS型複合波開始,隨著引導向左移動,R波的幅度會增加,S波的幅度會減小。正常的R波進展能夠提示心臟的正常結構和電功能。
R波峰值時間(RWPT)是從QRS波開始到R波達到峰值的時間,這一參數對於監測心臟健康至關重要。左、右心室的RWPT範圍有所不同,左心室的正常上限為45毫秒,右心室的正常上限為35毫秒。
J點是QRS波與ST段相交的點,其位置對於心臟的健康評估也具有重要意義。當ST段呈現水平時,J點的識別相對簡單,但當ST段呈現斜向或QRS波變寬時,則很難明確定位。
並非每個QRS波都包含Q波、R波和S波,但在臨床實踐中,正確解讀不同波形的組合能夠提供更準確的診斷。無論是單形還是多形QRS波,這都對心律失常的識別至關重要。
QRS波的精確檢測和分析對於理解心臟的健康狀態尤為重要。
隨著科技的進步,針對QRS波檢測的演算法不斷演變。其中,Pan-Tompkins算法和基於Hilbert變換的方法被廣泛應用於心電信號分析。此外,近年研究還提出了基於可視化圖的心跳檢測方法,這能夠在嘈雜的心電圖數據中進行快速的R波峰注釋。
QRS波的探討不僅是一項科技的進步,更能幫助我們深入理解心臟健康的本質。面對如此繁雜卻又重要的心臟信號,我們是否準備好更深入地探索自身的心臟健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