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夕,美國的曼哈頓計畫不僅帶來了原子彈的誕生,還留下一些難以抹去的記憶。其中一個最臭名昭彰的事件便是與「惡魔核心」有關,這是一球重達6.2公斤、直徑8.9公分的鈽製核心。這顆核心的命運並不平凡,因為它涉及了兩起致命的輻射事故,最終在科學探索與安全疏漏之間呈現出令人深思的歷史畫面。
「在錯誤中尋求答案,往往是科學發展的必要代價。」
「惡魔核心」是曼哈頓計畫期間製造的,原本計畫用作第三枚投放於日本的核武器。可是,隨著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的投降,這枚核心被留在洛斯阿拉莫斯進行測試。核心由鈽-鍺合金製成,並採用了專門的設計來防止中子通量洩漏。這樣的技術進程在科學研究上至關重要,但也顯示出極大的風險。
「為了逼近臨界點的實驗,我們在不安全的界限遊走。」
1945年8月21日,科學家哈里·達赫利安在進行中子反射器實驗時發生了事故。他在單獨進行實驗時不慎將一塊反射磚掉落於核心之上,結果導致核心進入超臨界狀態,釋放出致命的輻射。儘管迅速將磚塊移開,他仍然接受了致命的放射性劑量,並於25日後因急性輻射中毒去世。
「有時一次失誤便是無法承受的代價。」
1946年5月21日,另一位物理學家路易斯·斯洛丁正在進行類似的實驗,他的操作不小心使核心再次處於超臨界狀態。在此之際,輻射的一瞬間釋放了大量能量,斯洛丁隨即失去生命,而其他觀察者也承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輻射傷害。這兩起事件不僅改變了參與者的生命,也引起了全國的關注。
「我們在與龍的尾巴嬉戲,而未意識到它蘊含的危險。」
這些事故引發了後續的醫學研究,對參與者的健康進行了評估。儘管對受影響者的健康狀況作出了調查,卻仍難以解釋其長期影響。隨著研究的深入,科學家們意識到這樣的實驗過程需要更加嚴謹的標準和保護措施,因為過去的疏忽已經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重視安全,是推進科學探索的根本保障。」
雖然「惡魔核心」最初計畫用於後續的核試驗,但經過事故後,它的使用計畫被徹底取消。1946年夏季,這顆核心被熔化,並將其中的材料回收再利用。歷史最終給予了這顆核心一個平靜的結局,但其背後卻埋下了無數科學家深思的爭論與課題。
如今重溫這段歷史,我們不禁要思考:科學的探索真的可以不受限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