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德,這位法國歷史上著名的聖女,以其勇氣和信念贏得了民眾的崇敬,卻在1431年的審判中遭到錯誤判決,最終被處以火刑。她的死引發了許多關於正義與信仰的討論,然而,貞德的冤屈直到25年後才得以平反,這一過程背後蘊含著複雜的政治與宗教因素。
在1431年5月30日,貞德在法國魯昂被處死,理由是被指控為異端。這場審判具有深刻的政治背景,因為貞德幫助查理七世加冕,其被定罪暗示著查理的合法性受到了質疑。更何況,直到1449年,貞德的審判記錄都在英軍手中,使得後來的申訴變得更加困難。
「我有一位女兒出生於合法婚姻,她在信仰與教會的傳統中長大,然而卻在暗流涌動之下被指控為異端。」
查理七世在1450年時指派神職人員吉約姆·布耶進行調查,以厘清審判存在的瑕疵。雖然這項任務受到重重阻礙,但布耶的調查結果發現了原審中的多個缺陷,如詐騙與程序不當。
1452年,由於查理七世面臨政治壓力,法國的宗教與政治高層對貞德的案子重新產生了興趣。此時,教宗也對平反貞德有了新的願望,希望透過這一事件來平息其共和國的宗教爭議。
「貞德的定罪對法國王權的正當性造成了嚴重損害,因此儘快清除其與異端的聯繫顯得至關重要。」
在1455年的秋季,貞德的家人向教宗提出重新審理的請求,教宗卡利克斯三世批准了這項要求。最終,展開了正式的重審,並在1456年7月宣告貞德無罪,指出其原審判決是基於虛假指控。
「據我們的判決,貞德未曾受到任何污名。她的冤屈在這一刻終於得以平反。」
貞德的冤屈平反過程,揭示了宗教與政治如何影響歷史的展開,使人不禁思考,在今日的社會中,正義是否仍然能夠在歷史的塵埃中被發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