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世界,教育被認為是一個關鍵因素,能夠促進持續的可持續發展,提升國家建設,並促進和平。可持續發展目標4(SDG 4)旨在確保所有人都能夠獲得優質且公平的教育和終身學習機會,尤其是兒童和青少年。
根據聯合國的資料,自2015年以來,全球仍有數以千萬計的孩子未能接受教育。儘管各國在提升入學率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根據2017年的資料,全球仍有262百萬孩子和青少年年齡介於6至17歲之間未能上學。而在那些入學的孩子中,卻有超過一半達不到最低的閱讀和數學能力標準。
教育被視作為可持續發展的力量,幫助提高了學習者的生活水平和社會的未來。
新冠疫情對教育系統造成了空前的衝擊,估計在疫情期間,全球有超過80%的國家都經歷了大規模的學習損失。許多教育機構被迫迅速轉向線上教育,但發展中國家的許多學生卻面臨著無法獲得必需的網絡接入和安全的學習環境的挑戰。
儘管在初等教育的入學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質量的提高仍然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針對SDG 4的各項目標和指標,全球各地的教育資源分配仍顯示出明顯的不平等。
實現教育公平的關鍵在於增加對教育的投資,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
SDG 4明確了十個主要目標,涵蓋了包括免費義務教育、消除教育中的性別歧視、普及識字與數學能力等七項結果目標,並提出了幾個手段,包括改善教育設施和增加合格教師的供應。
SDG 4中的目標之一為「確保所有女孩和男孩完成免費、公平且有質量的初等和中等教育」。這項目標的其中一個指標指出,儘管入學率增長,但非能力水平的學生數量仍然高居不下,特別是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這意味著僅僅擴大入學不是解決問題的終極方法,還需要提升教育的質量。
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2016年,兩億兒童在初等和中等教育中未能達到基本的閱讀和數學能力。
同時,SDG 4還包括確保每位學生在進入初等教育時都參加過高質量的早期教育,這是每個孩子未來學業成功的基石。更為重要的是,SDG 4的第三項目標聚焦於所有人都能平等地獲得技術、職業和高等教育。根據2018年數據,全球高等教育的入學率已達到38%,顯示出該領域的潛力。
投資教育是確保全球每位孩童都能接受優質教育的重要步驟。許多國家文件強調了提高學校基礎設施建設、擴大獎學金以及增加合格教師培訓的計畫。這需要國際間的合作與支持,特別是向最不發達國家提供資金支持和技術援助。
建立包容性和安全的學校環境是提高學習效果的另一關鍵要素。
在推動各國達成SDG 4的過程中,性別平等和對弱勢群體的支持也不容忽視。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女童、土著人民和殘障人士在教育中的參與率依然低下。因此,為這些群體創造平等機會,需要具體的政策和措施來改善教育環境。
為了保證教育目標的實現,全球各地的政策制定者和教育聯盟必須攜手合作,優先解決教育不平等的問題,加強對技術和數字工具的應用,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安全、快樂的環境中學習。教育的未來不僅僅依賴於資金的投入,更需要重塑教育理念,確保知識的獲得不受任何形式的障礙阻擋。
全球對於教育平等的共同夢想最終能夠實現,還需要我們在行動上做出什麼樣的承諾和努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