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被普遍認為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石,而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4(SDG 4)旨在確保每個孩子都能獲得包容性和公平的高質量教育。自2015年以來,各國已開始朝著減少教育不平等的方向努力,尋求提供免費和公平的優質教育。這項目標的具體目標包括確保所有女孩和男孩都能完成免費且具質量的義務教育,提升成人和青年獲得相關就業技能的機會,以及消除教育中性別差距。
然而,儘管我們已經看到全球在增加教育可及性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仍然面臨著重大的挑戰。
根據2017年的報告,仍有262萬兒童和青少年失學,而全球超過一半的兒童和青少年在閱讀和數學方面未達到最低熟練度標準。隨著COVID-19疫情的蔓延,數以億計的兒童和青少年在學習上更是遭受了重創,這無疑使實現SDG 4的進程更加艱巨。為了促進教育公平,國際社會必須加強對教育的投資,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並通過國際合作來解決這些困難。
SDG 4包含十項具體目標,涵蓋了從免費義務教育到技術職業教育的多個方面。每個目標都有相應的指標,以評估進展情況。這些目標的關鍵包括:
SDG 4所追求的核心理念是,教育不應該是特權,而應該是每個人的基本權利。
要實現這些目標,建設更多安全、包容和高效的學校環境至關重要。同時,在社會中應該重視和提升教育公平的意識,無論是性別、種族還是經濟背景,都應該平等地獲得教育機會。在這方面,發展中國家的教育機構需要更多的支持和資源,以改善其教育設施並培養合格的教師。
雖然許多國家在教育的可及性上取得進展,但教育質量的提高同樣重要。事實上,即使在校入學率增加的情況下,教育質量不升反降的現象仍然存在。根據報告顯示,許多國家的學生在數學和閱讀測試中的表現明顯未達標。這令人擔憂,因為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獲得實用的知識和技能,為今後的生活做好準備。
SDG 4的推動者們強調,教育不應只關注入學率,還應在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創造力和問題解決能力上下工夫。而這需要制定更多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策略以及提供多元的學習方式。
只有當每個孩子都能獲得平等的學習機會時,才能真正實現教育的公平與質量。
全球疫情無疑使教育的公平與可及性再次面臨考驗。在疫情期間,許多國家被迫關閉學校,這對於依賴面對面教學的孩子們來說,無疑增大了教育不平等的現象。根據估算,至少三分之一的世界兒童無法參與遠距教學,這使得本已存在的教育差距進一步加劇。據報導,富裕家庭的學生完成學業的比率為79%,而貧困家庭僅34%。
因此,為了確保未來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國際社會需要共同努力,進一步加強科技在教育中的應用,包括引入更多的遠程教學方法,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有安全和支持的學習環境。
教育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達成SDG 4目標的努力不僅能夠改善個體的生活質量,同時也能促進社會的進步。透過教育,孩子們將能夠打破貧窮的循環,並成為更具責任感的全球公民。國際社會的共同支持,與政府在教育政策中的積極推動,將是達成這個目標的關鍵。
最終,如何確保未來的每個孩子都能獲得免費和優質的教育,將是需要全球共同面對和思考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