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運動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運動的好處不言而喻,包括改善心肺功能、控制體重,甚至增強免疫系統。然而,如何量化這些好處,尤其是每週應運動多少分鐘,以達到健康的標準,卻是一個令人困惑的問題。
據建議,成年人每週需要進行 150 至 300 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以促進整體健康。
運動強度是影響每週運動量的一個關鍵因素。強度可根據心率和最大攝氧量 (VO2 max) 來評估。一般來說,跑步或快速步行都屬於較大的心肺負擔,而這些運動的強度則需要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況來調整。
心率通常用作運動強度的指標,因為它能代表心臟在運動過程中的挑戰。而最精確的強度測量指標則是氧氣攝取量 (VO2),它反映了一項運動所帶來的總體代謝挑戰。運動的強度以 MET(代謝當量)來表示,其中一 MET 代表一個人靜息時的能量消耗。
VO2 max 的測量不僅能反映心血管健康,還能幫助運動者了解他們是否在進行有效的訓練。
根據最新的研究資料,運動可分為低強度、中等強度和高強度三個層級,這些層級的効果各自不同。專家一致認為,成年人應每週進行 3 至 5 次每次 20 至 60 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以提升心肺健康、改善體型及增強肌肉力量。
運動時,身體所消耗的能量來自不同的能量來源,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及少量的蛋白質。當進行低強度的運動時,脂肪會成為主要的能量來源,而高強度的運動則往往使用更多的碳水化合物。這種能量供應的轉換受個人最大攝氧量的影響,擁有較高 VO2 max 的人能夠在「燃脂區」內進行運動的同時,維持較高的強度。
運動生理學表明,低強度的長時間運動能有效利用脂肪進行能量消耗,促進身體健康。
在不同的強度下,能量消耗的比例差異會影響個體的運動表現。當運動強度提高時,身體需要更快速地反應和產生能量,因此碳水化合物成為首選的能量來源。而「撞牆」現象通常發生在長時間運動後,此時人體將轉向使用更多的脂肪和酮體作為能量。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建議,懷孕婦女每週應至少進行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以促進自身及胎兒的健康。研究顯示,積極的孕婦在進行高強度的運動時並未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這些運動有助於改善母體和胎兒的血流情況,並可能提高胎盤的血流量。
孕婦的運動計畫應根據個體的需求量身訂製,並需由專業醫療人員進行指導。
然而,孕婦在運動期間應避免讓心率超過其已知的最大心率的 90%。這些專業建議為孕婦在健身過程中提供了安全指導。
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們越發明瞭運動的益處以及如何量化這些益處。每週的運動時間和強度似乎不僅會影響身體健康,也是避免各種病症的有效方法。面對這些資訊,您是否已經思考自己每週的運動量是否符合健康標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