顆粒性乳腺炎,即針對乳腺的系統性炎症,通常被分為特發性顆粒性乳腺炎(IGM)和由其他多種疾病引起的顆粒性乳腺炎。特發性顆粒性乳腺炎是一種無法歸因於其他已知原因的病症,該症主要發生在孕後的兩年到六年之間,且診斷主要出現在17到42歲的女性中。
顆粒性乳腺炎的症狀通常呈現為單側乳腺內的堅硬腫塊,並伴隨著乳頭內陷、疼痛及周圍皮膚的發炎。
儘管顆粒性乳腺炎的案例相對較少見,但這種疾病常被誤診為乳腺癌。因此,準確的診斷至關重要。該病的臨床表現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狀,例如發燒、關節痛及皮膚結節。這使得該病的診斷過程冗長且複雜,往往需要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
儘管特發性顆粒性乳腺炎的具體原因尚不明確,但研究者推測其可能與免疫系統反應有關。尤其是高泌乳素水平可能是誘發該病的一個重要因素,此外,藥物如抗精神病藥物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症也被認為是潛在的成因之一。
“在特發性顆粒性乳腺炎的病例中,通常會觀察到多核巨噬細胞和上皮樣組織細胞形成的非乾酪性顆粒。”
當我們在研究具體病例時,可以發現一些病患在使用過引發高泌乳素的藥物後出現顆粒性乳腺炎的症狀。這些藥物使乳房腺體的分泌活動增加,從而可能促進慢性炎症的發生。
顆粒性乳腺炎的診斷往往需要進行全面的檢查,目的是排除其他類似症狀的疾病。最終的確認需要透過活檢,以檢查乳腺組織中的病理變化。目前針對該病的治療方案尚不成熟,部分患者可能在治療期間好轉,而另一些患者可能需要進行更徹底的手術治療或是使用類固醇藥物進行長期控制。
“治療顆粒性乳腺炎的案例中,無論是手術或是類固醇療法的使用,相對高的復發率都引起了臨床醫生的注意。”
尚有人在使用非藥物治療方案時,報告了相對較好的效果,如使用美克共同與類固醇的組合療法。此外,針對由藥物引起的高泌乳素症的患者,使用泌乳素降低劑也是一種選擇。
面對顆粒性乳腺炎這一奇特病症,未來的研究應著重於了解哪些具體的藥物可能會引發此類反應,以及如何針對這些病因提供更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方案。對於高泌乳素血症的管理和早期介入,亦應成為未來研究的重點。
顆粒性乳腺炎雖然是一種良性的病症,但其引起的症狀卻可以顯著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在日益增長的研究興趣下,醫學界怎樣能揭開顆粒性乳腺炎的神秘面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