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莖癌是一種發生於陰莖皮膚或組織的癌症。雖然這種癌症相對少見,但其潛在風險卻不容忽視。根據2020年的資料,有36,000名男性診斷出陰莖癌,造成了13,000人死亡。早期識別症狀至關重要,因為早期治療通常能提高治癒率。
陰莖癌的早期症狀包括不正常的生長、潰瘍或皮膚上的傷口,以及出血或異味分泌物。
陰莖癌的症狀可能表現為紅腫和刺激,通常伴隨陰莖頭部或包皮內部的皮膚變厚。這些病變可能會出現潰瘍狀的、生長向外的(外生性)或類似“手指狀”(乳頭狀)的增生。同時,患者可能經歷陰莖分泌物、排尿困難或灼燒感。
研究指出,HIV陽性男性發展陰莖癌的風險是HIV陰性男性的八倍。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也是影響陰莖癌的主要風險因素,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HPV每年導致約40%的陰莖癌病例。
約50%的陰莖癌患者也同時患有生殖器疣,而生殖器疣的發生提高了未來發生侵襲性陰莖癌的風險。
不良衛生習慣容易增高陰莖癌的風險。例如,包皮下的積垢(包皮垢)可能引起經常性的刺激與炎症。此外,包皮無法完全回縮的情況(包莖)被視為發展陰莖癌的重大風險因素。
陰莖癌的發展通常始於前驅病變,這些前驅病變會由低級別進展至高級別。例如,與HPV相關的陰莖癌從鱗狀上皮過度增生開始,經由不同階段發展至侵襲性癌症。
針對陰莖癌的治療方案會隨著病情的臨床階段而變化。主要的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放射治療、化療及生物療法。常見的手術方式包括局部切除、顯微手術及激光手術等。
陰莖癌的五年存活率約為50%,這也顯示出早期診斷對預後的重要性。儘管在發達國家陰莖癌相對少見,但在發展中國家卻表現出更高的發病率,突顯了健康教育和衛生習慣的重要性。
隨著對於陰莖癌的認識逐漸增加,關於健康意識的提升、早期篩查以及風險因素的控制顯得更加重要。你是否曾經考慮過,健康的生活習慣如何影響我們的風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