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進步使得人類探索新材料的潛力愈加深入,其中雙層石墨烯(bilayer graphene)是一種令人矚目的材料,因其獨特的結構和可調性,未來的應用潛力更是讓人期待。雙層石墨烯由兩層石墨烯組成,這種材料在2004年首次被報導,其特有的電子性質和結構特性使其成為研究重點。
雙層石墨烯的結構以Bernal堆疊形式最為常見,在該結構中,半數原子位於下層石墨烯的六邊形中心上方,另一半則位於原子之上。雙層石墨烯的穩定性表現在其AB結構比AA結構更受到青睞。此外,研究人員還探討了相對於彼此旋轉的層,其對材料性質的影響。
雙層石墨烯以其複雜的結構和潛力進一步完善了材料科學的應用基礎。
雙層石墨烯的合成主要通過石墨剝離或化學氣相沉積(CVD)來實現。特別是在2016年,Rodney S. Ruoff等研究者展示了如何通過氧化活化的化學氣相沉積來生產大規模的單晶雙層石墨烯,這為日後的應用打下了基礎。
與單層石墨烯類似,雙層石墨烯在未受外界電場作用時,帶隙為零。然而,施加電場後,研究者成功實現可調的帶隙,這一新發現為半導體器件的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事實上,這項技術自2009年開始不斷得到驗證,顯示出雙層石墨烯在電子元件中的發展潛力。
在2014年,科學家首次報導了雙層石墨烯中形成的複雜電子態,如分數量子霍爾效應,這一發現隨後得到了進一步的研究,顯示其可通過施加電場進行調節,這在量子物理與凝聚態物理的交匯處展現出深遠的意義。
2018年,麻省理工學院的Pablo Jarillo-Herrero和其團隊報導了在雙層石墨烯中觀察到的超導性,並表示這一性質出現在兩層之間形成的特定扭轉角度下。這一發現在量子計算和超導材料應用上引起了廣泛關注,並再次證實了理論預測的準確性。
想像未來可能出現能夠在石墨烯中切換的超導晶體管,這是否會改變科技的未來?
雙層石墨烯可用於構建場效晶體管,這是因為其在低操作電壓下優異的表現,可以實現更精確的控制。儘管能量帶隙較小,但利用其獨特的結構設計,雙層石墨烯在納米電子學中展現了不可估量的潛力。
在能量存儲設備的研究中,雙層石墨烯亦顯示出其優異的離子導電特性。一項研究顯示,雙層石墨烯能實現比石墨快一個數量級的鋰擴散,這對於鋰離子電池的性能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來自城市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雙層石墨烯在受到原子力顯微鏡尖端影響時,暫時變得比鑽石更硬,這一特性可能應用於個人護甲材料。
透過特殊的催化過程,雙層石墨烯展示出其在鋰硫電池中的應用潛力,提供了卓越的可逆容量,並保持了良好的循環效率。這一結構的獨特性使其在電能儲存技術中愈發重要。
最先進的超光譜全球拉曼成像技術讓研究者能夠準確快速地表徵雙層石墨烯的結構特性,這為未來材料的質量控制提供了關鍵細節。
雙層石墨烯的研究不斷拓展它的應用範圍,如何平衡其潛在的優勢與挑戰,未來又將改變哪些領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