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醫療環境中,醫院獲得性肺炎(HAP)是一個日益受到重視的問題,這種感染承受著醫療系統的重壓,成為不幸住院患者的隱形殺手。醫院獲得性肺炎是指在住院後48至72小時內感染肺炎的情況,這與社區獲得性肺炎區分開來。近年來,隨著耐藥性細菌的增加,醫院獲得性肺炎的風險也隨之上升,讓人擔憂。
根據研究,醫院獲得性肺炎是第二常見的醫院感染,佔所有醫院感染的15-20%。
醫院獲得性肺炎通常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而非病毒感染。在重症監護病房中,這類肺炎甚至成為主要死亡原因,對病人的威脅不容小覷。這種感染通常會延長病患的住院時間,增加醫療負擔,因此了解其表徵、成因和預防措施對於患者和醫療提供者而言都至關重要。
醫院獲得性肺炎的初期症狀可能不明顯,尤其在老年患者中,第一個跡象可能是精神變化或混淆。其他常見症狀包括:
醫院獲得性肺炎通常是由各種細菌引起,其中最常見的是革蘭氏陰性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
值得注意的是,呼吸器相關性肺炎(VAP)是醫院獲得性肺炎的一種亞型,特別是在接受機械通氣的患者中更為常見。這類肺炎的診斷主要依據患者接受插管後的細菌培養結果。
此外,衛生保健相關性肺炎(HCAP)指的是在社區中經常接觸醫療環境的患者所感染的肺炎,其病因和預後與傳統的社區獲得性肺炎有所不同。儘管目前HCAP的定義已不再作為一個獨立的臨床實體,但其影響依然存在。
對於醫院獲得性肺炎患者的治療通常是經驗性的,尤其對於那些具備認知障礙的老年患者。在某些情況下,早期適當的抗生素治療能夠顯著提高存活率。
根據指南,醫院經歷的患者應使用針對革蘭氏陰性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的雙重抗生素療法。
值得注意的是,醫院獲得性肺炎的死亡率與社區獲得性肺炎相似,但治療困難度明顯高於前者。對於合併症患者,病情隨著肺炎的出現往往會惡化,導致更長的康復時間和更高的再住院率。
醫院獲得性肺炎的影響因素繁多,其中包括年齡、既往病史、住院時間和接觸醫療環境的頻率。尤其是在長期護理設施中的老年人,他們更易受肺炎影響,並且感染的病原菌種類也與社區患者不同,這使得診斷和治療變得更加複雜。
對於肺炎的診斷,醫療提供者應詳細檢查呼吸系統症狀和影像學檢查結果,同時進行相關的細菌培養檢測以確認感染源。實施有效的預防措施,如定期進行手部衛生及對醫療器械的正確消毒,對預防醫院獲得性肺炎具有重要意義。
面對醫院獲得性肺炎,專業的醫療團隊和良好的醫療環境至關重要。這不僅需要醫療機構的努力,也需要患者本身和家屬的充分配合以及重視。是否我們應該重新思考如何在醫療環境中減少這種潛在的隱形威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