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感染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 HAP)是指患者在入住醫院後至少48至72小時內感染的肺炎。這種病症通常由細菌感染引起,與社區感染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AP)有所區別。根據統計,醫院感染肺炎是第二大常見的醫院內感染,僅次於尿路感染,占所有醫院感染的15%至20%。這類感染在重症監護病房(ICU)中更是成為致命的主因之一。
“醫院感染肺炎是醫院內最常見的死亡原因,也是全球兒童最常見的醫院內感染之一。”
醫院感染肺炎的病人通常會出現進展性肺部浸潤,並伴隨以下症狀:
特別是在老年患者中,最初的徵兆可能並非典型的呼吸系統症狀,而是心理變化或困惑。其他可能的症狀包括:
醫院感染肺炎主要由細菌引起,其中大多數病例與各種桿狀革蘭氏陰性細菌(52%)和金黃色葡萄球菌(19%)相關,特別是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型。另外,包括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在內的病毒引起的肺炎則占約10%至20%。
通氣機相關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是一種特殊類型的醫院感染肺炎,主要發生在接受機械通氣的患者中。確診VAP需根據插管後的陽性培養結果來判斷。
“由於患者通常免疫力較弱,因此通氣機相關肺炎的風險顯著增加。”
醫療保健相關肺炎(Healthcare-associated pneumonia, HCAP)的患者常常來自社區,但與醫療環境有頻繁接觸。這種肺炎的預後通常較差,且多藥耐藥病原體的比例較高。儘管HCAP曾被認為是一獨立的臨床實體,但最新的研究顯示並非所有HCAP患者均面臨高風險。
肺炎通常源於病人的微小吸入或宏觀吸入(例如胃液)。雖然革蘭氏陰性桿菌是常見病原體,且在沒有肺炎時在正常人呼吸道中的數量非常少,這引發了口腔及喉嚨這一傳染途徑的猜想。
“醫院內的環境通常充滿了多藥耐藥的致病細菌,使得肺炎的治療難度增加。”
診斷醫院感染肺炎通常以臨床表現及影像學檢查結合病史來確定。肺炎懷疑案例需要進行痰液或氣管抽取樣本的微生物檢查。根據病原體的不同,治療初期通常會采用經驗性抗生素治療。
在接受抗生素之前,需要考慮最近的用藥史以及病原體的潛在抗藥性。根據2016年的指導方針,HCAP的治療應盡早開始,並考慮合併抗生素以對抗MRSA等耐藥細菌。
“抗生素的使用不當可能會對患者的情況造成負面影響,導致病情加重。”
綜合多項研究,即便HCAP的死亡率與HAP類似,但仍低於社區獲得的肺炎。隨著長期照護設施居民數量的增長,這種群體面臨的肺炎風險也隨之提高。
在當今社會,隨著抗藥性細菌的持續崛起,醫院感染肺炎的患病率與死亡率都在逐漸增加。這是否意味著我們在戰勝感染的過程中必須重新審視我們的醫療體系,以抵禦未來更大正視的挑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