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德國盧薩蒂煤田的F60是全球最大的移動技術工業機器之一,標誌著人類工程的頂峰。這些巨型的覆土輸送橋由前社會主義企業TAKRAF於1969年至1991年間建造,具有令人驚嘆的尺寸和技術規格,使其在開采褐煤過程中不可或缺。
F60高達80米,寬240米,長502米,其尺寸可謂壯觀。
這些巨無霸的主要功能是運輸位於煤層上方的覆土,40年來,它們的運作一直與棕煤開採密切相關。F60的高度達到200英尺,幾乎等同於東京塔的高度,這使得它成為有史以來製造的最長的移動機器。此外,這些橋在運作時的重量達到13,600公噸,僅次於另一個巨無霸——Bagger 293。
F60配備兩個運行於標準軌道上的台車,具有760個輪子,其中380個為驅動輪。其最高運行速度為每分鐘13米,運行穩定性和力量彌補了其龐大的物理體積。在其動力系統方面,F60使用兩台西門子電機,輸出功率超過1,800馬力,使得其在開採任務中得心應手。
它每移動一立方米的覆土,需要1.2千瓦時的電力,這對於如此巨大的機器來說,無疑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然而,F60的實際運行受限於外部電源,因為其能源主要來自附近的煤電廠,這限制了它的運作範圍。而且,這台巨型機器僅需14名操作人員來進行管理和操作。
目前,盧薩蒂煤田仍在運作四台F60,在這些開采的地方,它們不僅提供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引起了大量遊客的好奇和關注。其中,誕生於1988年的Lichterfeld-F60已經成為一個觀光景點,吸引了許多對工業遺產感興趣的遊客。
「這是不僅是技術的成就,也是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興起,這樣一個以煤炭為主的工業巨獸也面臨著挑戰。一方面,因為其龐大的體量和能源需求,未來是否能夠在更環保的情況下繼續運作,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另一方面,作為工業歷史的見證者,F60是否能成為新時代工業與環保進步的橋樑?
在F60的故事中,我們看到了技術進步和人類創造力的結晶,但同時也明白了環保與工業發展的矛盾。面對未來,我們不禁要問,這些工業巨人將如何調整自己的姿態,以適應不斷變化的世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