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的盧薩提安煤田中,一系列旨在開採棕煤的超大型機械正默默運行,這就是F60系列的運輸橋,這五座超過重心的運輸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可移動工業機械。這些巨型橋梁的設計與技術,展現了人類驚人的創造力與力量。
F60,這個名字代表著其驚人的60公尺高(約200英尺)的切割高度,並且整體大小令其被形容為橫躺的艾菲爾鐵塔。
這些橋梁的長度達到502公尺(約1,647英尺),寬度則可達240公尺(約790英尺),這使得F60不僅是世界上最長的運輸機械,甚至是人類所製造過的最大型車輛。這些巨無霸每一座的操作重量達到13,600公噸,具有宛如一座小型城鎮的壯觀。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F60的尺寸龐大,卻僅僅需要由14名操作人員來控制其運行。這無疑是當今工業技術的一項成就。
從1969年至1991年,這五座F60相繼建造並進入使用,展現了德國在重工業中的技術與創新。
每座F60都是依托於一系列複雜的工程技術而建造,它們有著不可思議的性能。這些運輸橋的設計考量到了巨大的質量問題,並且設有兩個具有高效能的電動馬達,供應的馬力超過1,800匹。
在過程中,F60運用高達27,000千瓦的電力來運作,其中一部分來自於附近的煤電廠。需要注意的是,由於電纜的物理限制,F60的有效操作範圍僅為6公里。
此外,F60還裝備有兩個名為Es 3750的斗鏈挖石機,這能在開採過程中進行必要的工作,運輸過量的材料。
這些挖石機的輸出可達到每小時29,000立方公尺,這等於一個足球場的深度達7至8公尺。
此外,F60還配備了九條運輸帶,在每分鐘10公尺的速度下,不斷輸送著棕煤上方的多餘材料。每傳送一立方公尺的材料,便需耗費1.2千瓦時的電力,這充分顯示了其為了高效與環保的平衡所付出的代價。
當我們開始了解F60的運作背後的科技與設計後,有一座F60尤為引人注目。那便是位於Lichterfeld-Schacksdorf的F60,它在德國統一後成為了當地的觀光亮點,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探索。
這座F60在1992年停止運行,但如今成為了國際建築展覽會的一部分,並被開放給公眾參觀。
這些展示不僅是對德國工業遺產的紀念,也象徵著一個時代的變遷。同時,這些技術與設計的展示,讓人們得以反思人類在追求效率與能量利用上的智慧。
可以說,F60不僅是一座橋梁,它更是技術、歷史與未來的交匯點。隨著我們邁向未來的能源轉型,這些曾經的巨人是否還能繼續啟發新的科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