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是指剛出生的寶寶皮膚和眼白出現黃疸色變的情況,這是由於血液中膽紅素濃度過高所造成的。這種情況是許多新生兒常見的現象,根據研究報告,大約有一半的新生兒會在出生後的第一週出現黃疸,對於早產寶寶來說,這一比例更高,約有80%的早產嬰兒會受到影響。
黃疸的主要型態為「生理性黃疸」,這是在出生後的幾天內由於胎兒血紅蛋白的分解以及肝臟的成熟過程所引起的。此現象自然而然地出現,多數在七天內會自行消失。然而,一些情況可能導致病理性黃疸,並可能引發更為嚴重的併發症。
當新生兒黃疸持續超過兩週或其他伴隨症狀出現時,就需要進一步檢查,以排除潛在的病理性問題。
除了出現明顯的皮膚和眼白變黃的情況外,新生兒黃疸還可能伴隨著過度嗜睡或餵食困難等症狀。當膽紅素水平超過 34 μmol/L 時,黃疸通常會被肉眼察覺,如果腳部也出現變色,那麼膽紅素水平通常需達到超過 255 μmol/L。
若不加以治療,持續性高膽紅素血症可能導致慢性膽紅素腦病,即核黃疸。這種情況下,嬰兒可能會出現癲癇發作或高音調哭泣等症狀。通過快速且準確的治療來降低膽紅素水平,可以有效減少這些併發症的風險。
新生兒黃疸的發展通常與胎兒紅血球在出生後分解過程中的生理變化有關。這是因為新生兒的肝臟尚未完全成熟,無法像成人一樣迅速清除膽紅素。因此,膽紅素就會在血液中累積,導致黃疸的出現。
如果簡單的光療無法解除黃疸,則需要進一步檢查以排除如膽道閉鎖等其他更嚴重的病因。
診斷通常透過測量血液中的膽紅素水平來確定。如果嬰兒年齡超過一天且出生滿 35 週,還可以使用經皮膽紅素計來進行初步檢測。
治療的需求取決於膽紅素水平、新生兒的年齡和健康狀態。對於總膽紅素值大於 359 μmol/L 的新生兒,則應立即開始光療。光療是使用特定頻率的藍光來幫助轉化膽紅素,進而降低其濃度。
光療治療的方法已經在不需要住院的情況下,被不斷接受並證明其安全有效。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命到來時一個常見的現象,但其背後潛藏的原因卻讓醫學專家綿延不息地探索與研究。父母對此應該提高警覺,及時檢查和治療,以避免潛在的併發症。您是否曾經好奇,這種看似普遍的現象,為何有些寶寶會更易受到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