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雷特食道是指食道下部黏膜細胞發生異常變化的情況,這種變化將正常的鱗狀上皮細胞轉變為腸道型的柱狀細胞,並伴隨著腺泡細胞。這種異常變化被視為是一種前癌變狀況,因其有潛在轉變為食道腺癌的可能性。該病主要與長期接觸酸性環境有關,如胃食道逆流病(GERD)。許多患者在出現症狀時會求醫,但也有許多患者則是無症狀的。
研究指出,腹部肥胖可能會增加患巴雷特食道的風險,但具體的機制尚不明確。
根據相關數據,巴雷特食道的確診需要通過內視鏡檢查及組織活檢來確立。在內視鏡檢查時,醫生可以觀察到特有的柱狀上皮,而在顯微鏡下檢查則可以確認存在腸道特徵的腺泡細胞。病變的嚴重程度分為四種型別:非發育性、低級別發育性、高級別發育性以及明顯癌變。其中,高級別發育性與早期腺癌可通過內鏡手術或射頻燒灼進行治療。
當前研究顯示,隨著巴雷特食道的病變程度加重,轉變為癌症的風險也顯著提高。尤其是高級別發育性患者,逐年發生癌症的風險可達10%或以上。隨著西方國家巴雷特食道的發病率不斷上升,針對腹部肥胖的研究逐漸引起注意,因為腹部肥胖患者的風險相對較高。
許多研究表明,腹部肥胖是巴雷特食道的高危因素之一,這引發了對其潛在機制的深入研究。
對於腹部肥胖患者來說,脂肪主要積聚在腹部,這與其比四肢肥胖更易罹患巴雷特食道有關。男性通常有較高的中心性肥胖率,這或許也是解釋男性罹患巴雷特食道的風險增高的原因之一。至於具體的生物機制,仍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巴雷特食道的症狀通常與GERD相關,常見的有經常性及持續性胸口灼痛、吞嚥困難、嘔吐血液以及吞嚥時的疼痛等,這些症狀可能導致體重不斷下降。在這些症狀之下,患者甚至可能在無法確認的情況下罹患巴雷特食道。
飲食習慣的改變及減少肥胖,可能會成為預防巴雷特食道進一步發展的重要策略。
針對巴雷特食道的早期篩檢尤其在60歲以上的男性中是很重要的,這部分人群通常更容易受到GERD影響。若無法通過常規治療控制胸口灼痛的患者,醫生會建議進行定期的內視鏡篩檢。隨著COVID-19的影響,蘇格蘭開始使用可吞服海綿進行樣本收集,這被視為一種新的篩查方式。
目前醫學界對於巴雷特食道的長期觀察和管理也提出了不同的建議。大多數患者不會出現發育性變化,因此如果患者的內視鏡檢查結果顯示無發育性變化,則可以在未來三年內不必接受再檢查。然而,一旦確診為高級別發育性,則需要採取更積極的手段來預防癌症的發展。
有研究表明,巴雷特食道的預後情況取決於病變的嚴重程度。
預後方面,對於巴雷特食道患者,風險因素包括病變的長度及嚴重程度。隨著發育性變化的進展,轉變為食道腺癌的風險會逐漸增加,且死亡率可達85%以上。實際測量中,無發育性、低發育性至高發育性巴雷特食道的癌變進展率並不相同,使研究所在對其風險進行評估時面臨挑戰。
面對日益嚴重的腹部肥胖問題及其對巴雷特食道的影響,公共衛生與臨床醫療的協同作用尤為重要。如何在未來的研究和臨床實踐中有效應對這一挑戰,成為了醫學界亟需解答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