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對自閉症譜系障礙(ASD)不斷的關注和研究,有關高功能自閉症(HFA)與犯罪行為的關聯也開始受到社會的重視。高功能自閉症通常指的是智力正常或超過正常水準,但在社交互動及溝通方面仍面臨挑戰的個體。儘管高功能自閉症過去被認為是一個較為簡單的分類,近來卻遭到越來越多專家的質疑,認為這一名稱過於簡化,未能充分反映一些自閉症患者面臨的諸多困難。
高功能自閉症並未被美國精神醫學學會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或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疾病分類》(ICD)納入正式診斷分類。
過去,高功能自閉症這一術語一般用來描述那些智力正常並且語言表達能力未明顯受損的自閉症患者。然而,由於自閉症譜系內的差異性,越來越多的專家認為應該拋棄這一過時術語。根據 DSM-5-TR,自閉症被劃分為三個層次,其中「自閉症第1級」的需求支持最少,最接近高功能的個體。
高功能自閉症的特徵有許多與阿斯伯格綜合症類似,但更強調在三歲前言語和語言能力的發展延遲。雖然這個分類現在已經不被正式使用,但學界普遍認可一些共同特點:
有研究指出,高功能自閉症患者在犯罪人口中的比例明顯高於一般人口,這一現象值得深入探討。
研究顯示,雖然高功能自閉症本身不包括智力障礙,但其發病人群中出現的共病情況與典型自閉症相似。根據調查,大約 40% 到 55% 的自閉症患者伴有智力障礙。然而,針對高功能自閉症的具體研究通常聚焦於焦慮、雙極性障礙、妥瑞症、注意缺陷過動症 (ADHD) 和強迫症 (OCD)。
值得注意的是,高功能自閉症與強迫症在神經生物學上都顯示與血清素有關的異常。這一點在探討高功能自閉症患者的行為時,常常被忽略,然而其實在這些行為的背後,很可能存在與生物化學有關的因素。
在許多案例研究中,HFA患者的人際交往困難與缺乏同理心的特徵,有時與犯罪行為相聯繫。一些專家指出,這種社交天真無邪的特性,使這些個體在某些社會情境中可能會得罪他人,甚至觸法。這是否意味著高功能自閉症群體天生便更容易犯罪?啟發我們深入思考犯罪背後的心理因素,以及社會對自閉症的認知。
綜合多方面的研究,有效識別高功能自閉症患者的需求和潛在風險,對於相關社會政策的制定至關重要。
雖然高功能自閉症在診斷上並不被正式採納,但其實際存在的特殊需求和心理特徵,依然促使我們去探索其背後更深層次的社會和心理影響。我們是否應該重新審視社會對高功能自閉症的定義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