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終身職的神秘歷史:它是如何影響大學的運作?

教授終身職制度,作為一種學術職務,通常可保護持有者不受到解雇或裁員的威脅,除非有正當理由或在極端情況下,例如財務危機或課程停辦。這一制度最早始於20世紀初的美國,隨後許多國家也相繼採納。終身職制度是捍衛學術自由的手段,這一原則認為,學者能自由表達並擁有多樣觀點將長期受益於社會,即使這些觀點可能不受歡迎或具爭議性。

歷史沿革

終身職最早在美國大學的引入,部分原因是要防止因表達不受歡迎的觀點而遭到隨意解雇的情況發生。一個著名的案例是布朗大學校長伊利莎·安德魯斯的辭職事件。安德魯斯主張銀本位制,以減少通貨緊縮對美國農民和借款人的影響。他的觀點受到校董事會的強烈反對,董事會成員多數為債權人和土地擁有者,並要求安德魯斯停止公開宣傳。這一背叛引發了教職員和學生的反對聲浪,最終導致董事會撤回對安德魯斯辭職的決定。

在納粹主義興起之前,德國曾是終身職制度的先驅,但在第三帝國時期,言論自由和終身職受到嚴重的打壓。阿道夫·希特勒稱普及教育為「腐蝕和分崩離析的毒藥」,召喚教育部長伯納德·魯斯以確保納粹的種族理論納入大學課程。這導致了1500名教授的清洗,到1939年,近一半的教職崗位由納粹佔據。

各國終身職制度概況

丹麥

丹麥大學一般在教職廣告上會聲明教授職位為終身職。然而,丹麥大學對終身職的解釋一直存在爭議。隨著2000年代初期更為層級化的管理系統的引入,丹麥大學開始面臨對終身職理解的爭議。

2016年,哥本哈根大學因認為教授漢斯·泰博行為不可接受而將其解雇,這一處理受到其他研究者的批評。

英國

英國於1988年通過教育改革法案,取消了原有的終身職制度,取而代之的是長期合同和短期合同之間的區分。英國大學的永久講師通常擁有無限契約的職位,涵蓋教學、研究及行政責任。

德國

德國學者分為兩類:一類是作為國家公務員的教授,享有高度保障的終身職;而另一類則是大量的「初級人員」,他們擁有固定期限的合同、研究獎金和兼職工作。為了獲得教授職位,學者通常需要完成「Habilitation」,這是一種更為廣泛的第二博士論文。這意味著,在德國,學者獲得終身職的年齡相對較晚。

根據數據,2010年教授只占學術人員的9%,而「初級人員」則占66%。

美國和加拿大

在美國和加拿大的許多大學中,某些教職擁有終身職,而某些則沒有。典型的終身職制度要求教職員在有限的時間內建立出版研究記錄、吸引資金、學術可見度等,以便獲得終身職資格。一些機構必須在教授未取得終身職之前,限制教員在無終身職的教學或研究崗位上的任期。

"共同利益依賴於自由尋求真理及其自由表述。" 這一觀點強調了學術自由在教學和研究中的重要性。

支持終身職的理由

終身職的擁護者通常承認目前終身職的批准流程存在缺陷,並且擔心某些終身教授利用其職位的安全性和權力。然而,他們指出,「缺點或許沒那麼壞,或是其代價被利益所淹沒」。

支持者強調,終身職所提供的安全性是吸引優秀人才的重要因素。

反對終身職的觀點

一些人認為,現代的終身職制度反而會阻礙學術自由。在某些情況下,獲得終身職的人可能會受到贊同的中庸思想的制約,而不是追求卓越。但同時,也有批評者指出,終身職可能會導致校方對無能教授的容忍。

教授終身職制度在學術界歷史悠久且影響深遠,但我們也看到各種反對與支持的聲音並存。最終,這個制度是否仍是保護學術自由的有效工具?

Trending Knowledge

如何理解丹麥大學的終身職爭議?一位教授被解僱的背後故事?
終身職制度最早在美國於20世紀初確立,目的在於保護教授不被隨意解雇,並保障學術自由。然而,這一體系在不同國家的實施程度和效果卻有所不同。在丹麥,大學教授的終身職制度近年來引發了廣泛的爭議,尤其是當大學因教授的行為問題解雇其任職時,引發了思考與討論。 丹麥終身職體系的演變 在2000年代早期,丹麥的高校管理體系發生了變革,政府引入了更為層級化的管理架構。根據這一制度,學術單
十年制的學術自由保護:它如何讓教授不怕失業?
在許多大學和學術機構中,十年制(tenure)被視為一種重要的學術保障。它不僅為教授提供職位安全,避免不當解雇,還為學術自由設立了一道防線。根據相關定義,十年制是一種學術聘任制度,其持有者在非特定原因下不易被解雇。那麼,這種制度具體是如何運作,如何影響學術環境,並且為教授們提供了何種保障呢? 十年制的歷史背景 十年制最早出現於
你知道嗎?美國為何要引入終身職制度來保護教授的發言權?
在當今社會,學術自由的重要性愈發引人注目。許多國家和教育機構正在不斷思考如何更好地保護學者的研究和發言權。而在這場關於學術自由的辯論中,美國的終身職制度顯得尤為重要。終身職制度的引入不僅是出於對學識的尊重,更是為了保護那些敢於持有不同觀點的學者,使他們能夠在沒有職位壓力的情況下自由表達意見。 <hr> 終身職制度的歷史背景 終身職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
為何學術界要為教授提供終身職位?你知道這背後的原因嗎?
終身職位是一種學術任命形式,旨在保護持有者不被隨意解僱或裁員,除非有正當理由或在特殊情況下,如財務緊急狀況或項目解散。這一制度最早於20世紀初在美國出現,許多其他國家隨後也採用了類似方式。終身職位的主要用途是捍衛學術自由原則,這一原則覺得讓學者自由地持有和表達各種觀點,無論那些觀點是否受歡迎或具爭議性,對社會都是有利的。 <blockquote> 終身職位為學者們提供了防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