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今的商業環境中,設施管理(Facilities Management, FM)已成為企業運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一專業管理學科專注於物流及其他與房地產和建築物相關的支援服務的有效及高效交付。它多元化的特點確保了建築環境的功能性、舒適性、安全性及效率,成為現代企業運作的基礎。然而,這一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紀的1960年代,當時的商業巨擘Ross Perot提出了設施管理這一概念,並為之奠定了基石。
「設施管理是整合人、地點和流程的重要職能,其目的是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及核心業務的生產力。」
Ross Perot是電子數據系統(EDS)的創始人,他的重要貢獻在於他最早將「設施管理」這個術語與資訊技術系統的網絡管理相結合。這個概念迅速擴展,涵蓋了商業空間管理的所有元素。1979年,隨著Herman Miller贊助的一次會議,設施管理被首次明確提出作為組織戰略規劃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時間的推移,專業的設施管理不斷發展,1980年成立的全國設施管理協會(NFMA)及後來的國際設施管理協會(IFMA)都代表著設施管理職業的專業化。除了這些組織的成立,1986年英國也成立了第一個專業的設施管理組織,這些舉措促進了設施管理領域的健康發展。
「設施管理的範疇不僅限於空間和基礎設施,更涉及人員和組織的協調。」
當今的設施管理被劃分為硬體設施管理和軟體設施管理,分別專注於物理環境及人員和組織的需求。硬體設施管理主要涵蓋工作空間和建築基礎設施的規劃、設計和維護,而軟體設施管理則著眼於商業運作中的人因、心理學及職業生理等因素。
在這個蓬勃發展的領域中,設施經理(FMs)的角色愈加重要。他們不僅需要在戰略和戰術層面協助客戶及最終使用者做出影響力顯著的決策,還需在操作層面提供安全、有效的環境以支持企業運營。
隨著技術及營運需求的變化,設施管理的職能也在不斷演進。許多企業需要設施管理部門來識別、分析和管理環境與安全相關問題。不僅如此,火災安全措施和安保系統的管理也隸屬於這一部門,確保員工及企業的安全。
「設施管理需要對建築設備的維護、檢測和檢查進行規劃,以確保安全和合規。」
然而,在設施管理中,保持生產效率同樣至關重要。設施經理需要應對各種日常運作問題,包括空調溫度過高或過低、照明故障以及其他影響生產力的問題。這些問題往往需要迅速的反應與解決方案,並且由設施管理部門的「幫助台」進行管理。
設施管理還涵蓋更深層次的業務連續性規劃。面對火災或重大故障的威脅,企業需制定計劃以便迅速恢復運營。設施管理部門在這一過程中擔任關鍵角色,協助制定由科學和工程原則支持的方案,保障企業的快速反應能力。
隨著全球對可持續發展的重視,設施管理亦面臨著改變。在2022年全球設施管理日上,主題「引領可持續未來」提醒著我們,設施管理專業人士在創造可持續的商業環境方面的貢獻。
從Ross Perot的早期倡議到今天的整合性策略,設施管理不僅改變了商業空間的使用方式,更對提升整體運作效率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商業模式的演變,未來的設施管理將會迎來哪些新的挑戰與機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