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面臨各種選擇與判斷,但你是否曾經想過,這些選擇可能會受到一些看似無關的參考點的影響?這種心理現象被稱為「心理錨」效應,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做出的一項判斷或決策可能受到一個起始參考點的影響,即使這個參考點是毫無關聯的。
心理錨效應不僅在數字估算中存在,也在非數字信息的評估中顯現出來。
舉例來說,假如你正在考慮購買車輛,若該車輛與一輛價格較高的車並排展示,這時其實並不一定能提供任何額外的價值,但卻可能使你覺得該車的價格相對便宜,於是促使你更可能做出購買的決定。類似情況還包括估算火星的軌道,許多人會從地球的軌道(365天)作為起點,然後根據這個基準來進行後續的估算。
心理學家艾莫斯·特沃斯基和丹尼爾·卡尼曼最早研究了心理錨效應,從而提出了錨定與調整的啟發式。研究發現,當參與者需要在短時間內計算一組數字的乘積時,無法得出正確的答案,於是他們會基於他們初始的計算結果進行估計。此類研究顯示,受較小數字所影響的參與者的估算通常會偏低,而受大數字影響的估算則會偏高。
在一次關於非洲國家在聯合國中的比例的估算研究中,參與者在看到隨機生成的數字(例如10或65)後,他們的估算結果顯著受到了這個隨機數字的影響,顯見心理錨效應的普遍性。
儘管許多研究試圖消除心理錨對個體判斷的影響,但結果表明這一效應難以避免。即使被告知某個數字只是個參考,參與者仍然無法完全擺脫該心理錨的影響。研究還發現,狀況改變後,參與者的反應仍然受最初的心理錨影響。
在團體決策中,許多人認為兩人或多人一起思考會有更好的判斷,但事實上,團體中的偏見程度有時甚至會相比於個體存在更大的偏見。這是因為無論是團體信任某位成員的觀點,還是受到某個共同「心理錨」的影響,都是影響決策質量的重要因素。
一些實驗證實,團體的決策往往也會受到預先設置的心理錨的影響,這導致他們更為偏頗地依賴自己內在的知識。
在商業決策過程中,心理錨效應也會影響判斷。尤其在使用商業智能系統的情況下,相關研究顯示雖然這些系統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某些類型的心理錨效應,但人類依然會受到合理的參考點影響,並無法完全克服這種認知偏見。
多種因素可影響心理錨效應的發生,包括個人的情緒狀態、經驗程度、性格特徵等。研究顯示,面對心理錨的分析時,情緒不佳的人往往比情緒較好的人更易受到心理錨的影響。同時,儘管專業知識人員在某些情況下較少受到影響,實際上他們仍然容易受到無關信息的干擾。
研究表明,那些具有高責任感和神經質特質的人更容易受到心理錨效應的影響,而較外向與開放性的人則相對較少。
簡而言之,心理錨效應在個體和團體的決策過程中反映出的一種自我設限的現象,並且影響範圍廣泛,無時不刻地在改變著我們的判斷。對此你是否想過,在面對日常選擇時,自己是否也受到了這些無形參考點的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