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被普遍認為是醫療保健中的第五個生命體徵,這是因為在醫療界已經普遍接受疼痛是一種客觀的感覺,而非主觀的體驗。因此,護士們必須接受訓練並被期待評估患者的疼痛。然而,評估疼痛並確保適當治療的過程複雜且充滿挑戰,需要細心的考量和相關的知識。
醫療機構對疼痛的評估及疼痛管理後的重新評估受到授權機構的規範,例如聯合委員會(Joint Commission)。自2001年起,聯合委員會開始制定疼痛評估標準,指出止痛藥的給藥方式決定了疼痛重新評估的時間,因為不同的給藥途徑對藥物發揮療效所需的時間不同。以下是各種給藥途徑的重新評估時間:
口服給藥:45至69分鐘。
肌肉注射:30分鐘。
靜脈給藥:15分鐘。
大多數疼痛評估都是通過評分量表進行的,患者根據解釋後選擇分數。在給藥前和經過指定時間後再次測試來評估治療的效果。
患者在0到10的範圍內評價疼痛,其中0表示沒有疼痛,10表示最嚴重的疼痛。
顯示不同疼痛程度的面孔圖像,患者選擇最接近自己感受的一個。
對於無法表達或理解疼痛量表的患者,使用不同的評估工具進行評估。比如針對新生兒和嬰兒使用FLACC量表,該量表根據五個觀察領域的得分加總來評估疼痛,得出0至10的疼痛分數。
根據快樂適應理論,實際的長期疼痛往往低於預期的疼痛。
在西方國家,法律上對疼痛和折磨的評估通常是由陪審團裁定的,這些評估被視為難以預測、變化多端且主觀的。
許多使用麻醉藥和鎮痛藥的患者存在成癮的潛力,尤其是那些患有慢性病、受傷或有心理健康問題的患者。這使得護士在評估患者疼痛時需要十分謹慎,因為他們必須確定疼痛是否真實存在,或者患者是否僅僅在尋求藥物的供應。對於成年人來說,疼痛和情感的表現方式各異,這使得評估變得更加複雜。
護士需關注患者的非語言疼痛表現,諸如哭泣或皺眉。是否患者定時詢問疼痛藥物,或者要求增加用藥劑量等,都是判斷疼痛及成癮的指標。與患者進行對話,了解他們服用藥物的真正原因,例如是否因為疼痛、焦慮或其他原因,都對全面評估十分重要。
在每個護士的工作班次中,必須對患者進行評估。如果懷疑患者正處於成癮的風險中,護士必須及時通知醫生。
正確的評估需要包括病歷的各個方面,比如主訴、現病史、過去病史等,並進行詳細的身體檢查,觀察患者的行為及動作。針對長期照護病房的患者,護士必須嘗試非藥物干預,然後才考慮給予心安或抗焦慮藥物的使用。
在這樣複雜的疼痛評估過程中,護士扮演著關鍵的角色。他們需要不斷學習和應用最新的知識,以確保每位患者都能獲得有效且合適的治療。透過持續的評估與干預,能否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減輕病人的疼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