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醫學中,脂肪儲存的異常成為人們關注的重要話題。脂肪可能被視為身體能量的儲備,但當人體無法正常儲存脂肪時,卻引發了重大的健康問題。在這一領域,一個群體稱為脂肪萎縮症(lipodystrophy syndromes),它們涉及人體在基因或獲得性疾病的影響下,無法正常產生和維持健康的脂肪組織。
這個病症的特徵是脂肪組織的異常或退化狀況,並與多種代謝性疾病密切相關。
脂肪萎縮症主要可以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兩大類,具體包括:
脂肪萎縮症的根本原因在於皮下組織儲存脂肪的能力不足。這種情況下,脂肪被存儲在非脂肪組織中,導致了脂肪毒性(lipotoxicity)和胰島素抵抗的現象。由於脂肪儲存的異常,患者的血脂水平常常上升,這會引發一系列的健康問題,如高甘油三酯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和代謝症候群。
這些症狀往往導致患者的平均壽命僅為約三十年,肝衰竭是主要的死亡原因。
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重複在同一個部位進行胰島素注射可能會導致皮膚上的脂肪萎縮,表現為小腫塊或凹陷。這種情況雖然無害,但可能影響藥物的吸收,進而妨礙治療效果。為了避免這種現象,患者應定期更換注射部位,使用潔淨的針頭。
某些抗逆轉錄病毒藥物也可能出現脂肪萎縮的副作用,特別是在接受胸苷類似物治療的HIV患者中最為常見。這些患者可能會出現脂肪重新分配的現象,臉部的凹陷以及背部或脖子的「水牛塌肩」,這些體徵反映了體內脂肪的異常變化。
脂肪萎縮症的診斷通常由經驗豐富的內分泌醫生進行。可能需要借助皮膚摺疊計來測量不同部位的皮膚厚度,或使用雙能X射線吸收法(DXA)進行全身組成掃描。治療上,人重組的瘦素(metreleptin)已被美國FDA批准用於治療廣泛性脂肪萎縮症候群,並顯示出減輕代謝性並發症的有效性。
初步估計,先天性脂肪萎縮症非常罕見,可能影響每百萬人中的一人;而由於後天原因引發的脂肪萎縮症則相對較為常見,尤其是在HIV感染者中。
脂肪的消失是一個複雜的生理與病理過程,其中牽扯到基因、代謝以及環境因素。隨著醫學研究的進步,或許我們能更深入地理解為何人體無法正常儲存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