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越來越多國家面對肥胖和飲食不均的挑戰,墨西哥於2010年通過的「標準NOM-051」食物標籤制度成為全球健康政策的重要參考。這個制度旨在幫助消費者根據營養標準做出更好的購買決策,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世界時下的食物標籤趨勢。
這個系統的目的是要讓消費者能快速理解他們所購買食品的營養成分,以促進更健康的飲食習慣。
自從1980年代以來,外國食品企業進入墨西哥市場,使得國內加工食品的消費量激增,從而導致肥胖率也大幅上升。根據調查,1980年代墨西哥的肥胖率僅為7%,到了現在,幾乎四分之三的成年人均屬於超重或肥胖。此外,墨西哥已成為拉丁美洲加工食品消費量最高的國家。
2016年,智利推出的簡化食物標籤系統啟發了墨西哥制定類似的標籤制度。這一標籤系統不再以複雜的數據為主,而是採用黑色八角形標籤,並配以白色字體,明確指出產品含有的高量糖分、能量、反式脂肪和飽和脂肪。這樣的設計不僅便於消費者辨識,也引發了國際對於食物標籤新標準的關注。
世界衛生組織對這一標籤制度的更新表示支持,並認為其對抗非傳染性疾病的努力具有重要意義。
儘管此制度的理念光鮮,但其實施的挑戰也相當巨大。初期的調查顯示,只有10%的消費者會在購物時關注這些標籤。甚至有研究顯示,有高達90%的消費者表示對每日建議攝入量毫無概念。這引起了健康部門的關注,並促使針對標籤的教育和廣泛宣傳運動展開。
令人擔憂的是,隨著時間推移,消費者可能對這些標籤的敏感度降低,從而影響了其原本希望達到的目的。
墨西哥的前端食物標籤系統對其他國家來說,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成為了一種可以參考的健康政策模式。在拉丁美洲地區,許多國家開始考慮類似的標籤政策,試圖借此改變民眾對於食品選擇的習慣。
透過這一系列的變革,墨西哥的食品標籤制度為消費者提供了透明的信息,不僅旨在降低肥胖率,更是在公共政策中引領了全球食物標籤的趨勢。隨著消費者意識的提高,這是否將成為改善全球飲食習慣的重要一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