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補液療法(Oral Rehydration Therapy,ORT)是一種用於預防和治療脫水的液體替代治療方法,特別是在腹瀉的情況下。這種療法主要通過飲用含有適量糖分和鹽分的水來實現,其中包含鈉和鉀等重要電解質。根據研究顯示,口服補液療法可以顯著降低因腹瀉引起的死亡風險,甚至可達93%。這一數據引發了人們對口服補液療法的廣泛關注。
口服補液療法的使用已被證明能降低兒童腹瀉死亡率,這項療法在各種醫療環境中都能得到應用。
口服補液療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40年代,當時這種電解質溶液是基於經驗開發的,主要用於輕度或恢復期病人。然而,口服補液療法在1960年代後才廣泛應用於脫水及維持療法,因為科學家們發現葡萄糖有助於促進鈉和水的吸收,使得這種療法的療效更為顯著。今天,口服補液療法已被列入世界衛生組織的基本藥物清單,顯示其對公共健康的重要性。
根據多項臨床試驗,口服補液療法可使腹瀉的死亡率降低至93%。針對發展中國家的案例研究也顯示,增加口服補液鹽(ORS)的使用與死亡率下降之間存在關聯。即使是在輕度對中度脫水的情況下,口服補液療法仍然是治療的首選,而對於重度脫水病人,則需要尋求專業醫療幫助並即時進行靜脈補液。
通過正確的實施,口服補液療法能夠在症狀加重之前有效地補充身體所需的水分和電解質。
雖然口服補液療法有許多優點,但在某些情況下也應中止使用,例如出現持續嘔吐時。專家建議在此情況下應暫停10分鐘,然後再慢慢恢復使用。對於嬰幼兒,提供液體的時候建議使用滴管或注射器,而對於年長的兒童和成人,應採用小口慢飲的方式。在治療過程中,母乳餵養也應持續。
在口服補液鹽包不足的情況下,世界衛生組織及 UNICEF 提倡在家中製作口服補液溶液。根據估算,基本的配方是1:1的糖與鹽的比例,但自製的溶液需謹慎使用,因為其穩定性和效果不同於正式的配方。商業製作的口服補液溶液,也以液體或粉劑的形式出售,方便家庭使用。
使用自製方案的可行性仍需進一步研究,但在緊急情況下,任何適合的電解質補充都應優先考慮。
如今,口服補液療法常常與鋅補充劑一起使用,特別是在5歲以下的兒童中,可以有效縮短腹瀉的持續時間。此外,儘快恢復正常飲食對於加速身體的恢復也至關重要。專家們建議,應該給予小而頻繁的進食,以確保孩子的身體能夠重新適應正常的營養需求。
口服補液療法的有效性與其靈活性使其成為應對脫水的重要方法,無論是在醫療機構還是在家庭環境中。然而,我們是否真的充分利用這個簡單且有效的解決方案來拯救生命,或者還有其他更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替代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