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循環系統在出生前後是有所不同的。胎兒循環系統由胎盤、包裹在臍帶中的臍血管、心臟以及全身血管組成。胎兒循環與出生後循環之間的一個主要差異在於,在胎兒階段肺部並未被使用,因此存在著各種旁路(shunts),以便將氧合血和營養物質從胎盤運送到胎兒組織。
胎盤作為母體與胎兒之間的營養和廢物交換站,具有不可思議的功能。
胎盤是母胎循環之間的交換場所。水、葡萄糖、氨基酸和維生素等基本元素與氧氣通過胎盤自由擴散。兩條臍動脈則將系統動脈血從胎兒運送到胎盤,在那里進行廢物交換,獲得氧氣和營養。
血紅蛋白是一種存在於紅血球內的結構,能夠結合並攜帶氧氣。胎兒血紅蛋白使胎兒能夠更好地從胎盤提取氧氣,其分子由兩條α鏈和兩條γ鏈組成(2α2γ)。這種氧-血紅蛋白解離曲線的左移,使得它在相對較低的氧濃度下更容易吸收氧氣。這也使得胎兒血紅蛋白能夠從成人血紅蛋白中吸收氧氣,尤其在胎盤中,當氧壓低於肺部時更為有效。
胎盤運送的氧合血通過臍靜脈流入胎兒的下腔靜脈(IVC),然後經由靜脈導管或肝臟進入心臟。當氧合血進入IVC時,與來自胎兒全身靜脈的去氧血平行流動,形成雙層血流。心臟的右心房有一個特殊的構造,即卵圓孔,這是將氧合血從右心房引流至左心房的通道,幫助避免將血液導入未發育的肺部。
在胎兒階段,肺部被液體填充並保持塌陷,這是因為胎兒在羊膜囊內,胎盤提供了所需的氧氣。
當臍帶被切斷,寶寶開始呼吸時,氧氣的來源發生了轉變,這促使了胎兒循環向產後循環的轉變。隨著寶寶的呼吸,肺部擴張,充滿氧氣,這會減少肺動脈的阻力,促進了從右心室到肺部的血流,從而建立了嬰兒的肺循環。隨著血流的增加,左心房的壓力逐漸超過右心房,從而關閉卵圓孔。
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嬰兒的循環轉變都是如上所述進行。早產兒可能因為肺部未成熟,缺乏足夠的表面活性劑,這使得肺泡無法保持開口,造成肺血管阻力未能降低,進而產生呼吸窘迫綜合症。此外,在分娩過程中,嬰兒可能吸入胎便,引發呼吸道阻塞,進一步影響正常的肺部功能。
成人體內仍可能存在胎兒循環的遺跡,這使得胎兒時期的生理特徵在某種程度上仍會影響後天健康。
胎盤的獨特功能在於它如何成功地確保胎兒獲得氧氣和重要營養,並在生命最初階段維持生命體的健康運行。隨著技術和科學的不斷進步,人們對於胎盤的研究仍在深入,或許未來我們能理解更多相關的生理秘密與潛在的應用方向。胎盤,有可能成為我們生命醫學中的一個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