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覺喪失(anosmia),也被稱為嗅覺失常,是指失去檢測一種或多種氣味的能力。根據研究,這種情況可以是暫時的或持久的,而不僅僅是噴鼻擦或普通感冒所能解釋的。這種失去嗅覺的現象,在普通人中相對少見,但近年來與COVID-19的關聯引起了廣泛關注。
失去嗅覺不僅僅是對於氣味的影響,它還可能改變我們對食物的感知和情緒的反應。
根據報導,約80%的COVID-19患者在感染期間會經歷嗅覺或味覺的變化。這種病症不僅是感染後的常見症狀,還可能成為COVID-19的早期指標。許多醫生指出,嗅覺喪失往往比發燒、咳嗽或疲勞等傳統症狀能更早揭示感染的可能性。
實際上,至少有一項調查顯示,在200萬名接受調查的參與者中,那些有嗅覺喪失的人,其COVID-19陽性率顯示有顯著提升。這一點使得嗅覺喪失成為了醫學界重新評估疫情指標的焦點。
嗅覺喪失已成為疫情中不可忽視的症狀,一些國家將其列為官方症狀並開發嗅覺測試作為篩查工具。
嗅覺喪失的存在會對個人的生活造成許多不便,包括對食物的興趣減少及情緒改變。對於那些在急性階段出現嗅覺喪失的患者,研究發現他們的決策能力可能會受到影響,進而出現更衝動的行為反應,這與大腦的結構性和功能性變化有關。
許多人在感受到嗅覺喪失的同時,可能會經歷情緒上的低落,特別是這影響了他們與某些氣味記憶的聯繫,如草地的氣味或是親人的氣息。在這方面,嗅覺喪失遠比許多人所假定的要嚴重。
多國統計數據顯示,COVID-19患者經常出現嗅覺喪失的情況,這極大地提升了社會對這一症狀的認識。在COVID-19流行期間,針對失去嗅覺的關注也促進了全球嗅覺研究協作網的成立,以探究這一症狀的成因及潛在治療方案。
自疫情開始以來,對於“嗅覺丟失”、“嗅覺喪失”等關鍵字的搜尋量急劇增加,並與病例和死亡數量呈現正相關。
目前,科學家正在研究導致這些化學性感覺障礙的機制,以尋求解釋這些變化的根本原因。這類研究的趨勢顯示,嗅覺的喪失可能是一個更為深刻的生理運作問題,而非單純的症狀。
對於嗅覺喪失的關注有可能促進新的診斷技術和治療方法的出現。醫學界也已經在探索利用基因療法恢復某些因先天因素造成的嗅覺缺失。即使當前無法完全治癒,但新的研究不斷展現出恢復嗅覺的希望。
結合COVID-19進行對嗅覺喪失的研究,有望促進對更廣泛嗅覺功能的理解。隨著相關社會意識的提升,人們也許會對嗅覺喪失這一疾病的學術及社會關注逐漸改變,促進更多的跨學科合作及資源投入。
如果嗅覺喪失在COVID-19中是一個關鍵的早期徵兆,那麼我們是否應該更加重視日常生活中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感官變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