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以來,Zika病毒在南美洲引發了一場廣泛的疫病,特別是在巴西,造成數百萬人受到影響。儘管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16年11月宣布此疫病結束,但專家表示,這個病毒依然是一個長期且重大且需重視的公共衛生問題。
根據估算,巴西感染Zika病毒的人數高達150萬,並且在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之間報告了超過3500例嬰兒小頭畸形的案例。
Zika病毒主要由白線斑蚊(Aedes aegypti)傳播,這種蚊子遍布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除了傳統的蚊子傳播,這個病毒還能透過性接觸及由孕婦傳給胎兒的途徑進行傳播,其潛在的影響不僅限於於感染者本身,尤其對孕婦及其胎兒的威脅更是驚人。Zika病毒的家族也包含了登革熱與基孔肯雅熱等重大疾病。
關於Zika病毒的傳播方式,科學家發現其仍具備一定的神秘性。2015年3月,巴西健康部首次向W.H.O.報告了一起皮疹和其他症狀的病例,五個月後確診為Zika病毒。這一過程所顯示的,是Zika病毒傳播速度之快及其診斷的困難,尤其在症狀輕微的情況下更是不易識別。大約80%的Zika病毒感染者無症狀,這使得感染者無法即時得知自身的感染狀況。
從2013年至2014年間,Zika病毒由法屬波利尼西亞傳至巴西,進而影響整個南美洲,連同加勒比地區。因此,全球多個國家開始進行監測與警示,提醒民眾注意。
感染Zika病毒後,成人可能會出現輕微的症狀,如低燒、結膜炎及關節疼痛,但在某些情況下,如貝爾麻痺症候群(Guillain-Barré syndrome)等非傳染性並發症亦可能會發生。這些狀況迫使許多國家發出旅遊警告,並要求民眾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應思考生育計劃。
關於Zika病毒的傳播途徑,科學界也在不斷更新研究。除了經由蚊子咬住以外,該病毒的性傳播途徑也開始引起廣泛關注。這意味著伴侶之間也有可能互相傳染,而這一特點在多個國家的研究中均有記錄。
在2016年的疫情中,已有九個國家文獻報告了Zika的性傳播案例,這進一步複雜化了防控工作。
孕婦被感染後,Zika病毒能夠橫渡胎盤,影響胎兒健康,造成如小頭畸形等一系列出生缺陷。因此,許多健康官員建議孕婦和正在嘗試懷孕的夫婦應格外謹慎,儘可能的推遲生育計劃,直到更清楚該病毒對胎兒的具體影響。這也讓Zika病毒的控制工作變得更加緊迫。
應對Zika病毒的流行,各國政府和健康機構已經推出多項預防措施。比如,利用登革熱防控經驗,加強對於可能滋生蚊子的環境管理,重要的是要清除積水。使用長袖衣物及蚊帳也是有效降低被叮咬的幫助手段。此外,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當局可在公共區域提供驅蚊劑,並鼓勵人們使用。
在2016里約奧運會期間,巴西當局的防疫措施包括推出一系列教育宣傳及清理工作以控制Zika病毒的擴散。
即使疫情得以緩解,全球氣候變遷與新環境條件可能使Zika病毒的傳播範圍成為一個持續的挑戰。各國需要不斷調整其公共健康策略,以應對Zika病毒及其他由蚊子傳播的疾病的威脅,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與環境條件。
對於Zika病毒的了解仍在持續深入,你是否已經做好了應對措施以保障自身及家人的健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