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的收購戰爭:毒藥丸是如何拯救企業免於被吞併的?

在1980年代,美國企業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收購戰。有些企業面對強敵的無情競爭與收購威脅,急需尋找防禦措施,以維持自我獨立性。毒藥丸計劃(Poison Pill)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成為企業對抗惡意收購的利器。這種股東權益計劃讓企業能夠在潛在收購者獲得大量股份後,顯著稀釋其持股比例,從而提升收購成本,進而保護企業的獨立性。

毒藥丸的起源

毒藥丸的概念最早由法律專家馬丁·利普頓於1982年提出。當時,美國正面臨許多惡意收購的浪潮,特別是像T. Boone Pickens和Carl Icahn這樣的企業掠奪者。毒藥丸的名稱來源於歷史上間諜為了自我保護而帶的毒藥丸,其目的在於若被敵人發現,便不會被拷問。這樣的策略對於企業無疑是一場激烈的戰鬥,但許多股東卻可能對這種防禦措施感到不安。

毒藥丸讓管理層獲得了在面對收購威脅時計劃和談判的時間,並能在股東之間創造爭取更高出售價格的機會。

毒藥丸的運作機制

毒藥丸計劃的運作通常是這樣的:當某位股東獲得公司20%的股份時,其他股東有權以優惠價格購買更多的股份。由於股東們在這種情況下的購買行為會稀釋收購者的所持股份,逼迫收購者必須以更高的價格來收購企業。通常,毒藥丸的管理也僅在公司的董事會的裁量權之內,這使得企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做出正確的應對。

毒藥丸的合法地位和限制

毒藥丸計劃在1985年經過德拉瓦州最高法院的裁定被確認為有效的防禦策略,但在其他國家,其法律地位卻存在各種爭議。例如,加拿大的毒藥丸計劃通常與“可允許的收購”的概念相結合,而英國則禁止這種防禦手段。此外,對於國際間這種計劃的合法性也仍在不斷演變中。

雖然毒藥丸計劃可以有效地阻擋惡意收購,但其存在也引起了投資者的擔憂,因為它可能延長管理層在職位上的時間。

毒藥丸在近年的再度崛起

在2020年,由於全球新冠疫情的影響,許多企業股票價格暴跌。此時,許多公司再次選擇啟用毒藥丸計劃來防範潛在的收購行為。2020年3月,美國有10家企業宣佈啟用新毒藥丸,創下新紀錄。此外,2022年,Twitter董事會在埃隆·馬斯克提出收購後也一致通過了毒藥丸計劃。儘管最終收購仍然進行,但可見毒藥丸在防範惡意收購方面的有效性依舊存在。

毒藥丸的未來展望

隨著企業環境的變化,毒藥丸的使用也在持續演變。許多投資者對其效果表示懷疑,認為毒藥丸可能會影響到公司未來的生產力和成長潛力。面對這樣的調整與變化,企業如何在保護自身利益與滿足股東期望之間取得平衡,成為了一個待解的挑戰。

在一場持續的收購戰爭中,企業是否會選擇繼續使用毒藥丸作為防禦手段,還是會尋求其他更為靈活的策略與舉措呢?

Trending Knowledge

股東權利計劃的隱藏魅力:為何企業會選擇「毒藥丸」防禦措施?
在企業併購的領域中,股東權利計劃,通稱為「毒藥丸」,是一項用於防範敵意收購的防衛策略。這種計劃的核心目的是通過限制股東直接協商股票出售價格的權利,來保護公司免受外部收購者的威脅。自1980年代初「毒藥丸」首次提出以來,其靈活性和效果都引起了投資者及企業管理層的廣泛討論。 <blockquote> 毒藥丸的出現是為了阻止不受歡迎的收購,給予現有股
如何透過發行優惠股票來阻止敵意收購?揭秘毒藥丸的神秘操作!
在商業角度上,敵意收購是企業面臨的一大威脅。對抗這種收購的工具之一便是「毒藥丸」計劃,它可以有效地保護公司的獨立性。透過這種策略,企業董事會能夠發行優惠股票,擴大已有股票的股東權益,從而增加收購的成本,使潛在的收購者卻步。 毒藥丸的由來與演變 「毒藥丸」策略首次由律師馬丁·李普頓於1982年提出,其目的旨在對抗以收購為目的的敵意收購。這一策略成為了反對企業收購的經典武器。在198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