憩室炎,或稱為結腸憩室炎,是一種腸胃道疾病,主要特徵為大腸壁上異常袋狀結構(憩室)的炎症。當這些憩室發炎時,患者通常會出現突發的下腹疼痛,其發作可能是瞬間發生,也可能在數天內逐漸加劇。此外,患者可能伴隨有噁心、腹瀉或便秘等症狀。若出現發燒或大便帶血,則預示著可能存在更嚴重的併發症。
憩室炎的發病原因尚不清楚,目前認為可能與肥胖、缺乏運動、吸煙以及家族病史等因素有關。
憩室的存在並不一定意味著會發展為憩室炎。當憩室未發炎時,我們稱之為憩室病(diverticulosis),疼痛和炎症則會在大約10%至25%的人身上發生,其背後的主要原因多為細菌感染。
憩室炎的主要症狀包括突發的下腹疼痛,通常位於左下腹(在西方國家)或右下腹(在亞洲)。此外,患者可能出現全身不適,白血球計數上升,以及C反應蛋白升高等情況。
有些患者在初次感染後,可能會重复發作或持續出現“潛伏”型態的憩室炎。
診斷通常需要通過CT掃描,此外血液檢查和腸鏡檢查也可用作輔助診斷。在診斷期間,必須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如腸易激綜合症等。
併發症可能包括脓肿形成、腸道穿孔等,嚴重情況下可能需要進行手術。若炎症蔓延至腹腔內膜,將導致腹膜炎,若憩室導致腸道狹窄,則可能出現腸梗阻的情況。此病在西方國家十分常見,而在非洲和亞洲則較為少見。
在美國,每年與憩室病相關的成本約為24億美元。
研究指出,某些風險因素可能會增加憩室炎的發病機率,其中包括肥胖、缺乏運動及吸煙。有鑒於此,改善生活方式,增加膳食纖維攝取、保持健康體重、和定期鍛鍊,可能會有助於降低此疾病的風險。
對於輕度憩室炎,通常建議口服抗生素及流質飲食。相較之下,對於重症病例,則需住院治療並使用靜脈抗生素。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需要手術介入以進行腸道切除,特別是在患者有併發症時。
憩室炎雖然在某些患者身上可能無法避免,但經過適當的生活方式調整與健康管理,絕大多數人仍能有效減少發病風險。倘若您或您的親友曾經遭遇過憩室炎的症狀,您會怎麼樣選擇以期改善生活質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