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忽視的警訊:多發性動脈炎的徵兆和症狀,你是否曾經體驗過?

多發性動脈炎(Polyarteritis nodosa,PAN)是一種全身性的壞死性血管炎,主要影響中型肌肉動脈,通常涉及腎臟及其他內臟器官,但一般不影響肺部的循環。該病症雖然相對罕見,但對健康的威脅卻不容小覷。如果不及時治療,病患的五年存活率僅為13%。相對於接受治療的病人,五年存活率則高達80%。因此,了解這一疾病的徵兆和症狀至關重要,以便及早進行醫療干預。

「多發性動脈炎的症狀可影響幾乎所有的器官系統,難以一眼識別。」

症狀概覽

多發性動脈炎的症狀通常包括全身性症狀和局部症狀。根據統計,約90%的病患會出現全身性症狀,如發燒、疲勞、虛弱、食慾不振和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具體的症狀可能如下:

皮膚病變

皮膚可能出現皮疹、腫脹、壞死性潰瘍及皮下結節。對於一些人,可能會看到可摸到的紫斑和網狀青紫。這些變化很容易與其他皮膚疾病混淆,因此經常被忽略。

神經系統

神經受損的患者可能會感受到麻木、疼痛、燒灼感和無力(周邊神經病變)。在多發性動脈炎患者當中,七成以上會經歷多神經炎,這是由於供養大型周邊神經的動脈受到損害而引起。隨著病情的發展,症狀會更加明顯,進一步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腎臟問題

腎臟是多發性動脈炎中一個常見的受累器官,腎動脈的損害會導致腎功能不全,約三分之一的患者將會因此而產生高血壓的情況。此外,尿中可能出現蛋白或血液的症狀,這些都是警示性的徵兆,不應被忽視。

心血管系統

因心臟動脈受損,患者可能面臨心臟病發作、心力衰竭或心包炎等問題,這些都可影響患者的生存機率。

消化系統

肠系膜動脈的損害可能引起腹痛、腸道缺血或腸穿孔,這同樣是潛在的生命威脅。

「了解多發性動脈炎的潛在症狀,可助於早期診斷與有效治療。」

檢查與診斷

目前尚無針對多發性動脈炎的特定實驗室檢測,通常診斷依賴於身體檢查及數項輔助檢查來確認。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檢查方向:

  • 全血計數(CBC):可顯示白血球數量是否升高。
  • 紅細胞沉降速率(ESR):可觀察體內炎症指數。
  • 組織活檢:顯示小動脈的炎症現象。

根据1990年美國風濕病學會(ACR)標準,檢測到三個或更多特徵的病人視為多發性動脈炎患者。這些特徵包括體重減少、紫癜、睪丸疼痛、肌肉疼痛、神經疾病、高血壓及腎功能異常等。

治療方案

目前多發性動脈炎的治療方式主要是使用免疫抑制劑,如類固醇與環磷酰胺。同時,如果存在肝炎B病毒感染,應及時進行治療。某些案例中,使用利妥昔單抗可在開始其他治療前達到部分緩解。

「早期治療可有助於90%的患者達成緩解或治癒。」

流行病學

多發性動脈炎在成年人群中較為常見,特别是40至60歲之間的男性。與乙型肝炎感染有密切聯繫,並有所提高的發病率,這提示醫療從業人員在面對相關病人時應加以留意。

在大眾文化中,多發性動脈炎也曾被提及。在1956年的電影《比生命更偉大》中,主角因為胸痛被診斷為此病,並接受了皮質類固醇的治療。

在面對這種潛在致命的疾病時,保持警惕顯得尤為重要。你是否曾經有過類似的症狀?這些或許是警示你該及時就醫的徵兆?

Trending Knowledge

你知道嗎?多發性動脈炎如何讓皮膚出現奇特的紫斑和腫塊?
多發性動脈炎(Polyarteritis nodosa, PAN)是一種系統性的壞死性血管炎,主要影響中型平滑肌動脈,這其中通常包括腎臟和其他內臟的動脈,但肺部的血液循環通常不受影響。值得注意的是,該疾病有時與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有關聯。多發性動脈炎在嬰兒中也可能出現,而它的罕見性使得診斷和治療都充滿挑戰。 <blockquote> 在未經治療的情況下,五年生存率
為什麼多發性動脈炎在肝炎B感染者中更為常見?這背後的科學是什麼?
多發性動脈炎(Polyarteritis nodosa, PAN)是一種系統性壞死性血管炎,主要影響中型的肌肉動脈,通常涉及腎臟等內臟的動脈,但常常不影響肺部血液循環。這種病症與肝炎B病毒的感染有著密切的關係,對於這一現象,科學界開始深入研究其背後的機制。 <blockquote> 多發性動脈炎是一種影響多個器官系統的疾病,表現出廣泛的臨床症狀,包括肌肉和關節疼痛、腎功能
多發性動脈炎的隱秘真相:為什麼這種罕見疾病會影響你的腎臟和心臟?
多發性動脈炎(Polyarteritis Nodosa, PAN)是一種系統性的壞死性血管炎,主要影響中型肌肉動脈,特別是腎臟和其他內臟動脈,然而通常不影響肺部血管的循環。這種疾病相對罕見,雖然在一些病例中,它與乙型或丙型肝炎的感染有關聯。根據研究顯示,接受治療的患者五年存活率可達80%;如果不治療,五年存活率僅13%。死亡通常由於腎衰竭、心肌梗塞或中風造成。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