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的社會中,黑人和拉丁裔青少年面臨著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即所謂的「年輕人的監控複合體」。這一理論由喬金學者維克托·里奧斯(Victor M. Rios)提出,旨在描述一種系統性的犯罪化過程,該過程主要針對有色人種青年,特別是男孩。當社會機構對這些青少年施加懲罰時,他們的生活質量和心理健康卻也受到影響,在這一過程中形成了對這些青少年的系統性打壓。
在同一天,被隨便一個成年人叫做「流氓」,被老師告訴永遠無法成為任何人,以及被警察搜身,這一系列的經歷讓年輕人感受到的痛苦往往超過了單獨事件的影響。
隨著時代的變遷,對這些青少年的犯罪化和監控越來越強烈,尤其是在911事件後,這一情況更加惡化。里奧斯指出,這種監控不僅影響了青少年的未來預期,還對他們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深遠的負面影響。此外,跟隨這些會議的結束,學校被轉變為囚犯般的機構,並且激增的兒童虐待情況也隨之而來。
對於這一問題,學者亨利·A·吉羅(Henry A. Giroux)追溯到1970年代中期的美國,指出隨著新自由主義國家體系的興起,下層家庭變得越來越脆弱。而1980年代以來針對非裔和拉丁裔的打擊政策逐步加劇,使這些群體成為了社會控制的主要對象。
這些年輕人感受到的是一種社會死亡的狀態;他們在未犯下第一個罪行之前就已經成為社會的邊緣人。
隨著社會中的一些機構對這些青少年的行為展開監控與懲罰,從學校、家庭到社區,無一例外地實施著零容忍的政策。這樣的社會控制系統,其結果使得年輕人失去了自我,並把日常的行為視為偏差行為。這整個複合體的意圖,最終是要將這些有色青少年牢牢地困住,無論是管理、控制還是使其無法自由發展。
在這一背景下,電子監控也逐漸成為一種替代性措施,然而法律學者凱特·韋斯伯德(Kate Weisburd)卻指出,這種措施實際上是對青少年的手機化虐待。他們面臨著日常的監控,並且隨時可能因小錯誤而失去自由。這樣的制度無疑為青少年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並導致了心理上的不健康。
有人認為,電子監控能夠有效矯正這些青年,降低監禁率,但事實上缺乏可靠的實證支持。
另一方面,隨著社會對青少年行為監控的加劇,學校環境逐漸演變為具有刑罰特性的小型監獄。例如,哥倫拜恩事件的發生,使得學校內部的社會控制機制得到了加速推進,學生如同囚犯一般接受管理。吉羅提到,這使得許多有色人種的學生被視為「可丟棄的」對象,對他們利益的考量幾乎不存在。
在虛構的數據中可以看出,95%的青少年被送入成人法庭的案例是有色人種,且在加利福尼亞,這些青少年被視為成人起訴的機會高達2.5倍。這些驚人的統計數字不僅顯示了這一監控系統的普遍性,還反映了對於黑人和拉丁裔青少年的不平等對待。在此體制下,他們的未來似乎被牢牢鎖住,傳遞出難以改變的無望感。
少年所面臨的長期後果包括焦慮、創傷後壓力症狀及心理健康問題,這使他們的人生可能陷入無法自拔的社會困境。
針對這一問題,里奧斯提議應建立一個「青年支持複合體」,以取代現有的監控體系。這一新模型將決策權交還給年輕人,讓他們能夠自行修正錯誤,構建自己的未來。此外,他還呼籲結束學校中零容忍的政策,推動恢復性司法,將衝突解決置於懲罰之上。
在此過程中,各級政府和社區也逐漸注意到此問題的重要性。最近幾年,包括維吉尼亞州在內的部分地區已經通過法律限制學校內的逮捕行為,目的是減少青少年在學校中受到的不平等待遇。隨著對青少年心理發展的深入理解,越來越多的政策正在逐步推動,企圖改變當前有色人種青少年所面臨的困境。
最終,這個制度似乎並未真正針對青少年所需的支持和指導,而是將其視為失敗的姿態進行處理。如何打破這一惡性循環,促成青少年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