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性蔗糖不耐症(GSID),也被稱為蔗糖-異麥芽糖酶缺乏症,這是一種罕見疾病。患者無法正常產生一種名為蔗糖-異麥芽糖酶的酶,這種酶對於正常代謝蔗糖和澱粉是必不可少的。當這種酶的活性缺失時,患者將面臨一系列疾病的困擾, lifelong 患者需要長期管理與飲食有關的問題。
GSID的症狀可以非常多樣,從腹部痙攣、脹氣到噁心與腹瀉,都可能成為患者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基因性蔗糖不耐症的成因主要源於遺傳突變。若雙親皆具此基因突變,則後代有可能患上此病。此外,還有一些因素可能導致次級蔗糖不耐症,包括腸躁症、年齡增長和小腸疾病等。
任何食入的蔗糖或澱粉都可能造成腸道的不適,因為目前的酶活動不正常,並且需盡量減少蔗糖的攝入量。
雖然GSID的症狀常見,但正確的診斷有時卻極具挑戰性。醫生通常會使用腸道活檢來測定酶的活性進行診斷。此外,還有一些呼吸測試和基因檢測可能對於確定GSID有所幫助。透過這些測試,醫生能診斷出異常的蔗糖酶活性,進而做出正確的診斷。
目前,對於GSID的治療主要有兩種選擇:第一種是飲食調整,限制蔗糖和澱粉類的攝入;第二種是酶替代治療,透過藥物補充缺失的酶。患者在進行飲食規劃時,最好與專業營養師或醫生合作,以確保攝取的營養足夠,避免健康問題進一步惡化。
基因性蔗糖不耐症的發病率在某些特定族群中較高,例如格林蘭或阿拉斯加的因纽特人群體,其患病率高達5%至10%。而歐洲裔的發病率則相對較低,大約在0.2%至0.05%之間。
GSID的研究仍在持續進行中,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檢測方法來幫助診斷與治療這一稀有疾病。面對這種病症,您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會如何調整來支持健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