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討聖經神學時,我們首先需要理解這個學術領域是如何被劃分的。聖經神學通常分為兩個主要領域:舊約神學和新約神學。儘管這兩者在各自的內容上有所不同,但它們共同的目標是詮釋和理解神在聖經中逐步啟示的真理和教導。
聖經神學是研究聖經教義如何隨著聖經歷史的發展而有機成長的學科。
舊約神學主要集中於以色列民族早期的宗教經驗及其文獻記載。這一領域的學者們如Walther Eichrodt和Gerhard von Rad,為我們提供了關於舊約文本及其歷史背景的深入見解。他們的研究重點在於神的啟示如何透過歷史事件逐步顯現出來。
在舊約中,神的啟示通常表現為一系列的約定(例如Noah, Abraham 和 Moses 之約),這些約定在歷史和神學上具有深遠的意義。這些早期的文獻提供了對神的本質、祂的選民以及祂對世界的計畫的基本認識。
對於新約神學,學者如Rudolf Bultmann和N. T. Wright專注於耶穌基督以及其教導如何宣告上帝的國度。新約神學探討的新焦點在於耶穌的生平、死亡和復活,這些事件標誌著啟示的高潮。
新約神學旨在理解神如何透過耶穌基督和早期教會的歷程,完成祂的救贖計畫。
這一領域的研究不僅關注文本內部的解讀,還包括其歷史與社會背景的探索。新約的作者們像是馬太、馬可、路加和約翰,各自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耶穌的生平及其教導,這些文本相互交織,共同呈現了基督教信仰的基礎。
在探討舊約神學與新約神學的差異時,我們也不能忽視歷史背景的影響。從17世紀開始,神學家試圖將基督教的教義與聖經相結合,這導致了對於「聖經神學」的興起。Johann Philipp Gabler在1787年的講座中,奠定了現代聖經神學的基礎,他強調這一領域需要清楚地分開神學的教條與聖經的解釋。
Gabler 主張,聖經的研究應該專注於其歷史意義,而不是強迫地將其貼上後來的神學標籤。
在福音派的觀點中,聖經神學是動態的,這意味著它關注啟示的發展過程,而不是靜態的教條。Graeme Goldsworthy明確地區分了聖經神學和系統神學之間的關係,前者旨在追蹤神的啟示如何隨著時間演進,而後者則關心基於這些啟示所形成的最終教義。
在這樣的動態理解中,神學不再是僅僅的知識堆砌,而是活生生的交流,神的啟示就像一部開展的故事,不斷吸引著讀者進入更深的理解。
在20世紀中期的聖經神學運動中,這一討論更加活躍。這一運動旨在彌合自由神學與基要主義之間的鴻溝,其主要的思考主題包括聖經的神學資源、聖經的統一性以及神在歷史中的啟示。
聖經神學運動讓人們更加關注聖經文本的內在連貫性及其歷史背景。
綜合以上的討論,我們可以看到舊約神學與新約神學在焦點和方法上的明顯差異。舊約強調的是神與以色列民族之間的約定與關係,而新約則是對耶穌基督的啟示與教導的深入了解。這兩者並不是對立的,而是彼此補充,共同構成了基督教信仰的整體。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不禁要問,這種神學上的區分對於信仰實踐會產生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