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室內出血(IVH),即腦室的出血,這是一種腦內出血的形式,會對患者造成極大的威脅。腦室是生產和循環腦脊液的腦部結構,當出血發生時,腦室會充滿血液,並可能導致嚴重的並發症。這種情況主要可分為初級與次級两种类型,而引發這一情況的原因也相當複雜。
根據研究,約有30%的腦室內出血屬於初級出血,這通常是由於腦部的創傷、動脈瘤、血管畸形或腦腫瘤引起。其余的70%則是次級出血,源自已存在的腦內或蛛網膜下腔出血。特別是在重度外傷患者中,腦室內出血的發生率可高達35%。
成人患者的腦室內出血症狀與其他腦內出血相似,表現為突發性的頭痛、噁心和嘔吐,並伴隨意識狀態的改變。在某些情況下,病人可能會出現癲癇發作。但通常局部神經學徵象較小或缺失。
在嬰兒中,有些可能無症狀,另一些則可能表現出難以察覺的意識、肌肉張力、呼吸和運動方面的異常。
在成人中,腦室內出血的主要原因包括外部創傷或出血性中風。
在嬰兒,特別是早產和極低出生體重的嬰兒中,腦室內出血的風險特別高,通常這種情況與日益不成熟的腦部血管系統有關。觀察顯示,早產兒的腦室內出血多見於出生72小時內,且與供氧不足導致的腦部損傷相關。
腦室內出血的診斷可透過CT檢查確認,CT影像上可見到腦室內有血液的存在。
腦室內出血的主要治療策略需根據病人意識水平進行分層管理,輕微症狀者可在病房觀察,而對於意識障礙的患者則需進一步進入神經重症監護病房進行觀察。亦可透過顱內壓監測與藥物治療來維持顱內壓和血壓。
在併發症中,腦室內出血可能導致高顱內壓與腦部組織受損,並可能進一步引發腦積水等嚴重並發症。研究顯示,早產兒如若出現腦室內出血,其預後普遍較為悲觀,約有15%的存活嬰兒可能發展為腦癱。
腦腫瘤、腦挫傷和蛛網膜下腔出血經常與腦室內出血並存,並可導致危險的顱內壓上升,進而影響腦部組織。
腦室內出血的研究仍在持續進行,科學家們正在尋找更有效的診斷及治療方法。然而,這一威脅的致命潛力及其帶來的複雜後果仍使其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話題。面對如此危機四伏的健康問題,我們應當如何更好地保護我們的腦部健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