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scular necrosis (AVN),又稱為骨壞死或骨梗塞,指的是因血液供應中斷而導致的骨組織死亡。這種疾病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但隨著病情進展,患者可能會逐漸感到關節疼痛,進而限制其活動能力。若未及時治療,可能會引發骨骼或附近關節表面的崩潰。
AVN最常影響的骨骼是股骨(大腿骨),但其他常見部位還包括上臂骨、膝蓋、肩膀和踝關節。
導致AVN的主要風險因素包括骨折、關節脫位、酗酒以及長期使用高劑量類固醇。此外,放射療法、化療以及器官移植等也可能增加發病風險。即使在一些情況中,AVN的發生也可能沒有明確原因。
在供血中斷的情況下,對低氧最敏感的造血細胞是最早死亡的,通常在12小時內便會死亡。隨著時間推移,骨細胞也會逐步死亡,骨髓內的脂肪細胞則可能在5天內死亡。當血液重新供應後,骨的修復過程分為兩個階段,首先是血管生成和未分化的間充質細胞進入死亡骨髓空間進行修復,然後這些細胞可進一步分化為成骨細胞或成纖維細胞。
AVN的早期診斷通常建議使用骨掃描和MRI。初期的X光檢查可能顯示正常,隨著病程進展,可能出現放射不透明的情況。狀況惡化時,則可見到因壓迫而導致骨骼崩潰的影像學特徵,例如月牙符號等。
如果不及時治療,AVN將進一步惡化,骨骼可能會崩潰,導致關節面損壞、疼痛以及關節炎。
針對AVN目前有多種治療方式。其中最常見的是全髖關節置換術(THR),但該手術有其缺點,包括長時間的恢復期及髖關節的使用壽命。此外,核心減壓術(core decompression)也成為一種新興治療手段,透過在骨內開鑿出一個洞來減少內部壓力,再植入生骨片和電刺激裝置以促進新的血管生長。
最近的研究顯示,骨髓核細胞的移植可能有助於阻止AVN的進程。這種技術仍在探索階段,但若獲得進一步驗證,未來可能成為一種重要治療方法。
不同治療方法的效果因患者個體差異而異,目前尚需進一步研究來確認這些療法的有效性。
AVN是一種潛在的骨骼疾病,其發病機制和風險因素多樣,對患者的影響也因人而異。隨著醫學研究的進展,新療法有望給患者帶來希望。然而,針對這種病症的治療方法是否能夠真正在大多數病例中發揮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