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數的激增,印度無疑成為了最受影響的國家之一。根據最新數據,印度估計有2.12億糖尿病人,在全球828億的糖尿病患者中佔據了26%的比例。這一現象不禁讓人深思,究竟是什麼驅動了這一災難性的趨勢?
從流行病學的層面來看,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的數據,到202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數量達到了4.63億,而東南亞地區有8800萬人,其中7700萬人來自印度。印度的糖尿病患病率為8.9%,並且已成為全球第二高的1型糖尿病兒童病例國家。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在印度糖尿病導致的死亡占所有死亡的2%。
「在1990年,印度的糖尿病患者約為2600萬,而到2016年增長至6500萬。」
大約90%至95%的印度糖尿病患者被診斷為2型糖尿病,尤其是在城市化的過程中,生活方式的變化顯著影響了這一病症的普及。2004年的一項研究指出,印度的2型糖尿病盛行率與由農村向城市的遷移和工業化相關,生活方式的變化使得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的飲食成為常態。根據研究,城市居民攝取的來自動物脂肪的能量比率高達32%,而農村居民則僅為17%。
這一飲食變化發生得更早,導致慢性長期併發症的發生率增加。根據2019年印度健康與家庭福利部發布的全國糖尿病與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調查報告,50歲以上人士的糖尿病患病率為11.8%。預糖尿病在50歲以下成年人的患病率為5.7%。
「經濟和流行病學發達的印度州如泰米爾納德邦和喀拉拉邦的糖尿病患病率特別高。」
糖尿病相關的疾病負擔在過去三十年中顯著上升。根據全球疾病負擔(GBD)的數據,印度糖尿病的死亡率和失能調整生命年(DALYs)在2019年分別達到了19.64和919.02每10萬人口。高體重指數(BMI)是導致糖尿病相關失能的主要風險因素,貢獻了36%的糖尿病失能年數。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印度政府於2010年啟動了國家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中風預防與控制計劃(NPCDCS),其主要目的是為了進行早期糖尿病檢測。這一計劃的啟動標誌著印度在對抗糖尿病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在這項計劃中,利用短信技術來激勵有糖耐量降低的群體進行生活方式的改變,結果顯示,此策略有效降低了36%的糖尿病風險。
「印度糖尿病預防計劃的隨機對照試驗顯示,生活方式改變和使用二甲雙胍是有效的成本效益解決方案。」
然而,這些努力有時受到資金不足的限制。例如,自1987年開始的國家糖尿病控制計劃最初集中於少數幾個邦,後來未能擴展到其他地區。因此,雖然有這麼多的倡議,卻仍需面對實施的挑戰。
經濟上,根據估計,每位糖尿病患者每年需花費約₹10,000(約120美元)進行醫療治療。這使得在發展中國家中預防糖尿病變得格外重要,因為治療糖尿病的高昂費用對於很多低收入家庭而言是一項沉重的負擔。
當然,仍然有許多因素促成了這一現象,無論是生活方式的改變、飲食習慣的轉變還是社會經濟狀況的變遷。在仍然面臨如此高糖尿病患病率的當下,印度如何制定更有效的政策來減少糖尿病的發病率及其相關疾病的負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