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狗的咬傷似乎是一種普通的傷害,但為什麼某些人卻因此面臨生命威脅呢?這背後的原因可追溯到一種名為Capnocytophaga canimorsus的細菌。隨著對這種細菌認知的增加,所有相關的潛在風險也逐漸浮現,尤其是對於有特殊健康狀況的群體來說。
Capnocytophaga canimorsus是生存在犬貓口腔中的共生細菌,它們在健康個體中一般表現出低致病性,但當感染人類時尤其在已存在的健康問題者中,病症可變得嚴重且危險。
Capnocytophaga canimorsus是一種革蘭氏陰性菌,通常存在於犬貓的口腔中,但在與人類的接觸中,特別是通過咬傷、舔舐或與動物的近距離接觸,可能導致人類罹患嚴重的感染。雖然這種細菌在健康的成年人中致病性低,但已知在一些患有基礎疾病的個體中可引起嚴重的病症,甚至死亡。
1976年,科學家首次識別出C. canimorsus,此菌與一名罹患腦膜炎和敗血症的病人有關。該病人在短時間內遭到兩隻狗的咬傷,症狀迅速出現。之後的研究顯示,多數感染病例均與被狗咬傷有直接關聯。在美國,約有4.5至4.7百萬人每年受到狗的咬傷。在所有感染病例中,年齡較大的人群更容易受到影響,尤其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具體數據顯示,義務於犬貓的職業人群,如獸醫或犬貓飼養者,比普通人群承擔更高的風險。
對犬貓咬傷的感染風險隨著個體健康狀況的不同而變化。例如,脾臟切除手術後的患者、酗酒者或免疫抑制患者都屬於高危個體。這些群體往往體內富含鐵,而C. canimorsus在生長過程中又需要大量的鐵,因而為該菌提供了有利的環境。
感染C. canimorsus的症狀通常在暴露後1至8天出現,但大多數患者會在2天左右感到不適。症狀範圍從輕微的流感樣症狀到重度的敗血症,常見的症狀包括發燒、嘔吐、腹痛等。此類感染的診斷困難,因為其生長緩慢且需要特定的培養條件,而傳統培養方法未必能及時檢測出該菌的存在,這樣的情況可能導致誤診或延誤治療。
對於存在明顯狗咬傷記錄的患者,醫療人員應該保持高度警覺,並考慮到C. canimorsus感染的可能性。
一旦確診為C. canimorsus感染,及時的清創與抗生素治療是必要的。對於輕微的傷口,清洗與使用抗生素即可控制感染。對於重度感染,則可能需要住院治療,使用高劑量的青黴素等抗生素進行干預。合理的治療能顯著改善患者的預後,尤其是在敗血症的情況下及早干預是生存的關鍵。
C. canimorsus具有逃避宿主免疫系統的能力,它在巨噬細胞中繁殖,並通過調節細胞因子的活性來降低免疫反應。這使得該細菌在宿主免疫系統發現並清除之前,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繁殖。
在了解了C. canimorsus細菌的特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嚴重後果後,我們是否應該更加注意與動物接觸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