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Census Designated Place(CDP)是由美国人口统计局专为统计目的所定义的社区聚集地。这些社区在1980年以来的每个十年一次的普查中被用作自主管理城市、城镇及村庄的对应物,因而在统计数据的收集和关联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CDP通常包含一个官方指定但目前未法定的社区,并包含周围的居住乡村,增长的规模和其他较小的未法定社区。这些地方可能是小型农村社区、边缘城市、位于墨美边界的殖民地、未法定的度假社区及退休社区及其所在地区。
CDP的边界可以随着十年的更新而改变,人口普查局可以在一段时间的研究后撤销一个CDP,并在数十年后重新建立它。
CDP的边界并不具有法律地位,可能并不总是与当地社区的理解相符。而这些名称的认可也并不要求是所有居民都必须使用。因此,CDP这一名称及其边界与其他人类目的所建立的,例如邮政区名、政治选区或学区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准则,CDP的名称必须是社区居民平常交流中所认可和使用的名称,而非单纯为规划或其他目的所开发的名称。
从最早的1790年普查起,人口普查局就开始报告一些未法定地点的数据。这些未法定的聚居地在1890年的人口普查中已经混入有法定地位的城市,使得判别变得复杂。进入20世纪中,直至1980年,CDP这一称谓的界定终于有所发展,使得当时的社区都能够以统计的形式加以整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CDP不仅在都市区域内得到应用,还扩展至新英格兰地区的社区,符合其社会组织的规范。 2000年后,人口要求也不再作为CDP的条件,让更多未法定社区得以成为CDP。
CDP的边界不固定,并且不会影响到当地政府的状态或法定地位,这些地区被定义为纯粹的统计实体。
CDP的设计有多种原因。例如,当一个区域的城市化程度高于周围地区时,可以被划定为CDP。这种集中式的人口形态使得其被正式纳入人口统计数据之中。另外,以某些知名机构为核心的社区,如大型军事基地或大学校园,也可以作为CDP来进行统计。
此外,某些昔日法定城市在被撤销或部分并入临近的城镇后,仍然会以CDP的形式被人口普查所报导。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确保该地区的数据在统计上依然可被利用。
这样的CDP例子包括宝石湖、宾夕法尼亚州的赫尔希,及路易斯安那州的梅塔里。
CDP的边界并非固定,可能会随着社区发展的变迁进行调整。同时,当地居民的理解可能与人口普查局的定义存在差异。这意味着某些广泛认可的社区,可能会被分为两个或多个CDP,而有些小社区则可能被合并为一个CDP。
在某些州,整个小型治理区(MCD)被指定为CDP,这在当地政府强大的情况下,通常提供与法定城市相同的服务。
总的来说,CDP的设立和发展凸显了美国在统计领域的独特需求与挑战。由于不同社区的发展背景复杂且多样,这使得CDP的边界和名称在实际运作中可能会出现各种不符合预期的情况。对于未来的社区发展,这种定义是否仍然能持续跟随社会变迁而变更?